北京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动态匹配机制
本文关键词:北京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动态匹配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三阶段递推CDM模型 科技金融服务 动态匹配
【摘要】:本研究构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阶段递推CDM模型,以北京市海淀区企业为例,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的创新初期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在企业层面集聚,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伴随企业创新向纵深发展,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应向管理要素方向转变,增强企业创新稳健发展的内生机制。因此,应强化不同金融工具间的协同与配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支持北京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企业创新的就业创造机制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实证”(712032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构性失业传导机制研究与来源分解”(7130306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2YJC910010)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2014SKL019)
【分类号】:F832.4;F273.1
【正文快照】: 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而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然而,创新资本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成为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造成创新资本短缺的问题。科技与资本的协同匹配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雷;王晗;刘秀英;;动态匹配管理在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7期
2 郑文军;冯天;刘毅;;基于动态匹配观点的低壁垒集群扶持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20期
3 张燕君;黄健柏;;基于人格的人与职务动态匹配及其对绩效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1年03期
4 李强林;;基于动态匹配的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J];中国煤炭工业;2014年03期
5 于渤;徐凯峰;吴伟伟;;基于动态匹配的知识吸收能力模型[J];商场现代化;2008年19期
6 李国淮;蔡学辉;;基于人-组织动态匹配视角的员工离职意愿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赵慧娟;龙立荣;;员工与工作环境的动态匹配思想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07期
8 乐国林;毛淑珍;唐凤凤;;高管胜任力与企业成长任务情境动态匹配性探析[J];商业研究;2013年07期
9 赵小芸;;企业生命周期与多元化发展战略——基于资源、能力和市场机会动态匹配的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10 刘雪;张阳;;战略实施资源的动态匹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景 红;简论党政关系的动态匹配性[N];济南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卓勇;基于动态匹配的组织特征、能力结构与绩效表现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付继娟;高新技术企业员工与组织动态匹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芳;超声换能系统的动态匹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张乐平;基于动态匹配视角的TNSS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86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28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