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再测度——基于链式关联网络DEA
本文关键词: 通信设备制造业 创新效率 链式关联网络DEA 管理效率 获利效率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将创新过程分解为2个相互关联的创新链式子阶段(管理阶段和获利阶段),通过构建链式关联网络DEA模型对技术创新的整体及各子阶段的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目前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无论是研发生产的管理阶段和研发成果商业化的获利阶段的子效率,还是创新过程的综合效率,效率值都普遍较低;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效率差异显著,规模以上企业的管理效率较低而获利效率则较高,中小企业往往具有较高的管理效率而获利效率较低。不同企业应对创新各个子阶段进行监控,并采取差异化的提升策略。
[Abstract]:Taking the Chines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innovation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wo interrelated innovation chain sub-stages (management phase and profit stage).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and sub-stag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constructing a chain associated network DEA model. At present,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generally low, both in the management stage of R & D production, in the profit stage of commercialization of R & D results, and in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the innovation proces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novation efficiency among different scale enterprises, but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s low and the profit efficiency is high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ten have higher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lower profit efficiency. Different enterprises should monitor each sub-stage of innovation and adopt differentiated promotion strategies.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基金】: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问题研究——以通信设备业为例”(KYLX_1279)
【分类号】:F426.63;F273.1
【正文快照】: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迈入规模化加速发展阶段以及网络宽带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据统计,2011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7万亿元,同比增长22.3%[1]。然而,现阶段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的贡献力量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LT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企创新效率偏低[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年47期
2 韩江波;;浅析提高自主创新效率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2期
3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岳良运;;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08期
4 王犁;张焕明;;区域科技自主创新效率及其收敛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5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6 张洪辉;夏天;王宗军;;公司治理对我国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03期
7 樊华;;中国省际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2期
8 刘思明;赵彦云;侯鹏;;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效率——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9 樊华;周德群;;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1期
10 朱雪珍;;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研究——基于苏州市中小企业样本数据[J];商场现代化;2012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文;张建华;;解析后危机时代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不均衡——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方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卢博科;唐清泉;;基于松弛投入产出的中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赵惠芳;李伟卫;徐晟;王冲;;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专利创新效率差异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志学;王小凡;王毓军;;东、西部科技创新效率比较及互动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洁;李鹏;张运华;;基于专利视角的高校知识创新效率测算与预测研究[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8-2005[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7 李礼;卢博科;;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邵云飞;欧阳青燕;唐小我;;西部中心城市自主创新效率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高鹏;张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比较分析[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丁勇;苟大舜;;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延兵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股权激励是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潘九根;提升股市制度创新效率[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杞人;广东以方法创新提升自主创新效率和效益[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潇潇;中国创新效率指数占据榜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记者 罗晖;中国创新效率排名第一[N];科技日报;2012年
6 黄群慧;切实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郑燃 采写;简化营运 提升创新效率[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8 蔡兵;让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形成良性互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冯竞;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王成应 通讯员 朱丽静;全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为21.5[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庄涛;资源整合视角下官产学研三螺旋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任海芝;环境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王孝炯;基于效率优化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洪嵩;政府R&D资助、企业R&D投入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智慧;河南省科技创新系统效率及提升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吴朝影;科技创新效率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汪丽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许夏欣;创新效率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欧;湖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6 林枫;我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比较及提升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7 王梓;两阶段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黄送钦;制度环境变迁与银行创新效率[D];安徽大学;2015年
9 王冲;我国区域专利创新效率差异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胡攀峰;基于创新过程的国家创新效率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45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44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