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逆向供应链的非合作代价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4 23:34

  本文关键词: 逆向供应链 效率损失 非合作代价 双重边际效应 出处:《管理科学学报》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衡量基于价格合同的逆向供应链运作效率,将非合作代价(Po A)概念引入逆向供应链.考虑废旧产品供应的不确定性,分析了推式和拉式两种结构的两级和多级逆向供应链在分散决策时效率损失的上界.研究表明,逆向供应链并非正向供应链的简单逆过程,这是由于逆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上游端,从而需要考虑废旧产品供应不足导致的缺货风险;推式与拉式两种结构下具有一致的Po A,即分散决策下的效率损失与谁来承担风险无关.此外,逆向供应链级数的递增会加剧供应链效率损失,但逆向供应链级数一定时Po A趋于定值.
[Abstract]:In order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of reverse supply chain based on price contract, the concept of non-cooperative cost Po A is introduced into reverse supply chain. The upper bound of efficiency loss of two-level and multi-stage reverse supply chain in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verse supply chain is not a simple inverse process of forward supply chain. This is becaus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reverse supply chain mainly comes from the upstream end,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risk of shortage caused by insufficient supply of used and end-of-life products. There is a consistent Po A between push and pull, that is, the loss of efficiency under decentralized decision has nothing to do with who bears the risk. In addition, the increase of the level of reverse supply chain will aggravate the loss of efficiency of supply chain. However, the value of Po A tends to be fixed when the series of reverse supply chain is fixed.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与应急管理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711031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7149072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10-0706)
【分类号】:F274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资源再生利用、物料增值和成本节约为目的的逆向供应链(reverse supply chain)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逆向供应链决策问题[1-5],但不争的事实是,在分散决策下供应链上各主体的“自利”行为将产生双重边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雅丽;;基于逆向供应链的企业集成[J];中国市场;2006年22期

2 李琰;;逆向供应链协调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06期

3 刁金柱;苗剑;程博;;钢铁业中逆向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与研究[J];物流科技;2007年12期

4 杨晓莹;;逆向供应链管理浅析[J];经济师;2008年03期

5 吴伟波;魏金;;逆向供应链的价值实现形式分析[J];现代商业;2009年12期

6 ;逆向供应链[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年09期

7 李虎;贡文伟;;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2年33期

8 张旭梅;黄陈宣;;逆向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决策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3年02期

9 李健;逆向供应链[J];IT经理世界;2002年14期

10 徐章一;;逆向而施 同样精彩——逆向供应链的三种实现形式[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年4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丁靖;刘喜波;;基于博弈理论的供应链-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分析[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2 姚卫新;宋珊珊;;逆向供应链中角色行为分析的层次模型[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维伟;魏杰;夏军剑;;不对称信息下逆向供应链的协调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4 王玉燕;申亮;;逆向供应链的协调方法分析[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贺登才;四家著名企业的逆向供应链[N];国际商报;2005年

2 杨光;欧盟通过电池强制回收令考验中国企业逆向供应链[N];现代物流报;2006年

3 孙明海;逆向供应出效益[N];人民邮电;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夏绪辉;逆向供应链的体系结构及其物流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贡文伟;逆向供应链合作模式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苟清龙;逆向供应链中的若干联合库存策略及其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浩;逆向供应链协调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徐菁鸿;基于第三方和零售商回购的逆向供应链决策及仿真应用[D];东北大学;2008年

3 欧妙艮;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博弈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4 吴旭;基于博弈论的逆向供应链回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媛媛;逆向供应链中产品回收网络模型设计与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徐坤龙;基于博弈分析的电子产品逆向供应链渠道利益协调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周小双;第三方回收模式下的逆向供应链协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戴均锁;基于有限库存设施容量的再制造逆向供应链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黄馨;电力行业中的逆向供应链再制造协调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王永超;第三方回收努力的逆向供应链协调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1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461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8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