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基于耗散理论的众创空间演进与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9 16:28

  本文关键词: 创业生态系统 耗散结构 自组织 众创空间 协同 出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制度转型的关键时期,创业活动也需要转型,提高创新型创业比例,优化创业结构,提升创业质量。众创空间是在中国情境下出现的一类新型创业生态系统,不仅能够促进创新型创业,而且有助于观察和总结创新型创业大量产生背后的机制和规律,更好地服务于创业转型和经济转型。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其演进过程是结构与功能不断复杂化的自组织过程。目前对复杂系统的研究已由静态均衡分析转变为动态演进分析,相应地,研究方法也由原有的系统论转变为自组织理论。在此基础上,运用耗散理论构建了一个创业生态系统的两阶段演进模型,展现了众创空间的形成和演进路径,更重要的是能够据此有意识地优化众创空间的结构与功能,促进其发展,使众创空间这一物理空间真正成为一个自组织和自增益的创业生态系统。
[Abstract]: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China's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lso need to be transformed to improve the proportion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nd optimize the entrepreneurial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Zhongchuang Space is a new type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n China, which can not only promot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nd it is helpful to observe and summarize the mechanism and law behind the large number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nd better serve the entrepreneurial transformation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s 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e evolution process is a self-organizing process with complicated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complex system has changed from static equilibrium analysis to dynamic evolution analysis. The research method has also changed from the original system theory to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On this basis, a two-stage evolution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dissipative theory, which shows Zhongchuang Space'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ath.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Zhongchuang Space consciously,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and make Zhongchuang Space, a physical space, to become a self-organizing and self-increasing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532005) 天津市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GL15-011)
【分类号】:F279.2
【正文快照】: 0引言Valdez在1988年首次提出了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并构建了一个创业生态系统模型,指出创业生态系统由想要成为创业者的人以及创业环境两个动态要素构成,通过对创业者及其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更全面地解释创业者是如何出现的,并研究环境因素的变化如何影响创业者成立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心宇;;自组织化的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赵峰;张杰;;青年自组织研究述评[J];知识经济;2009年16期

3 康建林;石爱军;;农业经济发展的自组织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02期

4 刘永振,于淑华;“入世”后中国企业自组织方法论探讨[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安建增;何晔;;美国城市治理体系中的社会自组织[J];城市问题;2011年10期

6 刘飞;;社会自组织与政府治理的适用性论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5期

7 何跃;张达;;人类个体思维演进的自组织分析——思维自组织、他组织思维与自组织思维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8 谭文华;自组织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04期

9 徐俊;;企业生命周期中的自组织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6年11期

10 李柯;;农民自组织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进永;;自组织网络可靠性分析技术[A];2010第十五届可靠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谭矛;孙江辉;;一种自组织式车-车通讯技术的研究[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赵宁;;军用自组织网络体系结构研究[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蔡晓晗;;城市规划的多元力量——以旧住房自组织改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5 袁倩;;国家退出之后:基于农村自组织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对赵坝“农民议会”的案例研究[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6 梅林;谢薇;钟雪霞;王建;;浅谈应急通信自组织网络技术[A];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朱脉勇;王莹;黄洁;龚辉;刁国旺;;表面活性剂对镍纳米粒子的形貌及自组织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邵泽才;丁丁;刘磊;黄宇红;;自组织移动通信网络研究概述[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进富;张颖颖;;协同创新网络形成的自组织机理[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张蓉茜;陈晓曙;;一种分级多跳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的研究[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绍帅;自组织网络智能化控制与优化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孙瑜;乡村自组织运作过程中能人现象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3 郭毅;基于政策的自组织软件系统及其构造和运行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陈曦;自组织蜂窝通信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王非;自组织网络信誉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魏W,

本文编号:1473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473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1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