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双元柔性能力结构维度与作用机制的扎根研究
本文关键词: 人力资源双元柔性能力 扎根研究 概念模型 作用机制模型 出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境下,人力资源柔性能力的培育和应用跃升为企业界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核心议题。本研究借鉴"结构(管理形态)—行为(柔性能力应用)—绩效(组织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研究范式,采用扎根研究方法,通过对22位企业中高级管理者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提炼出56个概念、21个子范畴、11个范畴和4个主范畴,从而构建立体化的"人力资源双元柔性能力"概念模型和作用机制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基于双元悖论观,将人力资源柔性能力概念拓展为"人力资源双元柔性能力",兼顾稳态柔性和动态柔性的矛盾统一体,并进一步从数量(量)和功能(质)两个典型侧面挖掘子维度稳态雇佣柔性、稳态技能柔性、动态雇佣柔性、动态技能柔性,从而建构"双元双面"异质属性组合的嵌套性概念模型。(2)"人力资源双元柔性能力"的作用机制表现为:动态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组合形态(内柔导向型、外柔导向型、内外兼柔导向型HRM),驱动稳态柔性和动态柔性双元能力的产生和互动,激发稳态雇佣柔性、稳态技能柔性、动态雇佣柔性、动态技能柔性的互补协同效应,提升综合性组织绩效。本文不仅为组织柔性理论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在复杂不确定性环境中亟需转型的我国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culti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uman resource flexibility has become a core issue of general concern in the business community and theoretical circle. This study draws lessons from "structure (management form)-behavior (flexibility capability application-performanc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SCP) research paradigm, using the method of rooted researc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22 middle and senior managers interview data coding, extracted 56 concepts of 21 subcategories, 11 categories and 4 main categories. Thus, a three-dimensional "human resources dual flexibility" concept model and mechanism model are constructed. The main conclusions include: 1)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ual paradox. The concept of human resource flexibility is extended to "human resource dual flexibility",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ontradictory unity of steady-state flexibility and dynamic flexibility. And further from the quantity (quantity) and the function (quality) two typical side mining subdimension steady-state employment flexibility, the steady-state skill flexibility, the dynamic employment flexibility, the dynamic skill flexibility. Thus, the nesting conceptual model of "dual-sided" heterogeneous attribute combination is constructed. The function mechanism of "human resources duality flexibility" is as follows: dynamic environment. The combination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ternal flexibility, external flexibility,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exible HRMs) drives the gene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steady and dynamic flexible dual capabilities, and stimulates steady employment flexibility. This paper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theory in the field of human resources, but also provides a complementary and synergistic effect of steady-state skill flexibility, dynamic employment flexibility and dynamic skill flexibility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that need to be transformed in the complex uncertain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组织柔性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多重联动机制与运行效果研究:以天津为例”(TJGLQN17-014)资助
【分类号】:F272.92
【正文快照】: 进入21世纪,迎来了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依托,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对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自身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并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对处于竞争风口的中国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驱动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津孚;企业人力资源的分类方法[J];中国劳动;2000年11期
2 董汇慧;试论现阶段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J];华东经济管理;2000年04期
3 夏伯尧;财富战亟需人力资源[J];管理与财富;2000年01期
4 王湃;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企业研究;2000年02期
5 黄文发,张兴华;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J];中国林业企业;2000年05期
6 李磊,张萍;网络化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2000年15期
7 ;人力资源论坛之我见[J];经理人;2000年10期
8 程承坪,魏明侠;论企业人力资源的集成化开发与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2期
9 周兴中;浅谈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J];发展;2001年05期
10 李勇;现代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焕玲;;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2 许庆林;;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曹虹茹;华雅雁;;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曾华东;;非营利组织中虚拟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曹大海;王建民;闻立杰;;一种基于工作流日志的人力资源业绩评价模型[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6 韩保明;;企业的根本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A];地质工作体制改革30年座谈会文集[C];2008年
7 喻剑利;;虚拟人力资源综述[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海萍;;论新形势下组织人力资源外延管理之必要[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晋卿;;永续企业家的事业——人力资源[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10 应仲陆;;企业发展呼唤人力资源管[A];浙江省盐学会成立大会学术交流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贵州华能焦化制气股份有限公司 熊家勤邋 ;浅议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2 记者 郑勇;冀京搭建人力资源交流平台[N];工人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李晓燕;我区成立人力资源协会[N];华兴时报;2010年
4 记者 陈健儿;市人力资源协会成立[N];中山日报;2010年
5 中华女子学院 赵玲玲;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任重道远[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6 记者 马宁;以人力资源升级助推发展方式转型[N];中国航空报;2012年
7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高书国 研究员;人力资源向质量开发为主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朱森第;人力资源与核心竞争力[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陈颐;人力资源,企业最宝贵的资产[N];经济日报;2000年
10 杨晓帆;延伸人力资源链条[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许亚宁;互联网平台型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聂会平;人力资源柔性及其对组织绩效的作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沈伟;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田志锋;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评价与提升:组织绩效杠杆模型的视角[D];同济大学;2006年
5 梁顺霞;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测评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张海;建材企业人力资源协同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星;基于投资收益的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郑姗姗;双元能力形成前因及其绩效结果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天舒;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市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伟;我国人力资源派遣现状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赵淑丹;我国人力资源派遣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刘栩;D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计分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院林;云南盐化人力资源管控体系优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6 段亚峰;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7 项勇;宁波柯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王建凌;F公司超越合规体系实施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龚焱;DD公司HRBP机制建设[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施大飞;基于AHP的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77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477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