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创新团体、结构洞非均衡性与创新产出——基于海洋产业的省级面板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3 17:10

  本文关键词: 非正式创新团体 创新团体结构 结构洞 海洋产业 出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资本、人力等创新要素投入的日趋饱和以及网络创新模式的兴起,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越发依赖于产业内基于创新合作关系所形成的非正式创新团体,非正式创新团体内部结构的优化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借鉴Burt的结构洞理论,基于专利发明人的专利合作关系,对我国海洋产业主要创新区域内的非正式创新团体数量及其团体结构中的结构洞属性予以量化,并分析了二者对海洋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独立创新主体数量以及正式创新团体数量,基于专利合作关系所形成的非正式创新团体数量对海洋产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除此之外,非正式创新团体结构洞属性的非均衡水平对海洋产业创新能力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基于创新环境的视角,针对我国海洋产业非正式创新团体的形成以及结构优化提出政策建议。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saturation of capital, manpower and other innovation elements, and the rise of network innovation model,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ability is more and more dependent on the informal innovation group formed by the innovation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industry.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informal innovation group has gradually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Based on the patented inventor's patent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the structure hole theory of Burt is used for reference. This paper quantifies the number of informal innovation groups in the main innovation areas of China's marine industry and the structural holes in their structure. And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e two on the marine industry innovation capacity. The study found: compared with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bodies and the number of formal innovation groups. The number of informal innovation groups based on the patent partnership is more significant in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marine industry. The non-equilibrium level of the structure of informal innovation groups also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marine industry. Finall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formation an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informal innovation groups in China's marine industry.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商学院;青岛大学数学科学与统计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小世界性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演化及其创新扩散效应研究”(15BGL027)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专利合著网络分析的山东省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SDYY14034)
【分类号】:F273.1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发展依赖于我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逐渐意识到创新能力在国家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将“走自主创新道路”上升至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2016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得以落地,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指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诸大建,侯鲁斌;推进上海新世纪海洋产业发展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金英;;基于海洋产业创新发展框架的海洋产业规划初探[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11期

3 刘颖;;《海洋产业经济学导论》[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44期

4 刘颖;;《海洋产业经济学导论》[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42期

5 刘颖;;《海洋产业经济学导论》[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38期

6 胡俊峰;;江苏海洋产业价值链的延展与深化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03期

7 宋欣茹;;大连海洋产业发展分析及结构优化升级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11期

8 王婷婷;;上海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9 高源;杨新宇;徐慧超;;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经济比较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03期

10 魏婷;于保华;李双建;;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本良;;构建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2 丁晓芹;方春洪;吴姗姗;;我国区域海洋产业布局与优势分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栾维新;韩增林;王茂军;;我国海洋产业高技术化的“瓶颈”与对策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宿涛;刘居艳;文艳;;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简介[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2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龚艳丽;;中国海洋产业呈现多元化走势[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白福臣;;中国海洋产业灰色关联及发展前景分析[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第七篇 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李彬;高艳;张士洋;;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上海海事大学课题组;於军;庄佳芳;;上海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与模式探析[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10 刘洋;;海洋产业经济的定量分析技术研究[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5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进平;加强冀津海洋产业创新合作势在必行[N];科技日报;2008年

2 魏一;海洋产业入列“国家队”[N];江苏经济报;2010年

3 YMG记者 程凤;海洋产业产值达到1264.6亿元[N];烟台日报;2012年

4 王建;十类海洋产业将获鼓励[N];中国海洋报;2013年

5 甘霖;打造海洋产业发展的“深圳质量”[N];中国海洋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吴洪;海洋产业园,,做最好的自己[N];福建日报;2013年

7 记者 宋学春;青岛海洋产业亮点多[N];人民日报;2014年

8 李培霞;加强海洋产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N];中国改革报;2004年

9 记者 张宪春;海洋产业存在五大危机[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10 张自然;信息技术在海洋产业中大有可为[N];中国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杜利楠;海洋与陆域产业的要素效率评价及关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周乐萍;我国海洋产业安全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张金珍;潍坊海洋产业绩效评估及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高源;我国海洋产业集聚时空特征、驱动机理及其与区域要素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黄瑞芬;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耦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狄乾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雯月;开放经济视角下的海洋产业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张海翠;宁波市海洋产业发展评价及优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3 张焕焕;我国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韩海勇;山东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丁攀;上海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6 张军;中韩两国海洋产业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徐潇逸;浙江海洋产业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8 曹林红;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9 盖悦君;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刘宇;青岛“涉海-临港-海洋”产业开放型经济体系重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87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487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f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