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中国企业并购经验与跨国并购股权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8 08:16

  本文关键词: 跨国并购股权 并购经验 文化距离 研发能力 出处:《管理学报》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事件的二手数据,探讨并购经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股权比例决策的影响,并研究文化距离与研发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决策经验,并购经验具有情境边界,跨国并购经验对跨国并购股权比例负相关,母国并购经验对跨国并购股权比例决策并无显著影响;文化距离越大,使得具有同样跨国并购经验的企业选择的跨国并购股权比例越低;主并企业母国研发能力对跨国并购经验与跨国并购股权比例之间的关系不产生显著影响,但在母国并购经验高的企业中,研发能力低组比能力高组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较高的股权比例。
[Abstract]:Based on the second-hand data of Chinese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M & A ev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M & A experience on the decision-mak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shares in cross-border M & A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as a kind of decision-making experience, M & A experience has situational boundary, and transnational M & A experience h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hare ratio of cross-border M & A. The greater the cultural distance, the lower the proportion of transnational M & A shares chosen by enterprises with the same experience in cross-border M & A. The R & D capability of the home country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erience of cross-border M & A and the proportion of shares in cross-border M & A, but in the case of the experienced enterprises in the home country, Companies with low R & D ability tend to choose higher equity ratio than those with high R & D ability.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资助项目(15JZD02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5ZDXM0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a030313268)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6A070705022)
【分类号】:F271;F27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晓红;李喜华;曹裕;;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基于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4期

2 罗党论;唐清泉;;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制度环境与绩效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3 林季红;张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股权策略选择[J];财贸经济;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元坤;徐红丹;;调节焦点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述评[J];管理学报;2017年08期

2 赵奕;Sofonias Getachew Alemu;;领导力与员工工作绩效[J];经营管理者;2017年16期

3 徐东升;周文莉;顾远东;;领导力与组织创造力研究进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10期

4 王明友;Bbosa Shadiki;;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与改进[J];管理观察;2017年14期

5 王智宁;高放;叶新凤;;上级发展性反馈如何影响员工创造力?——一个被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J];财经论丛;2017年06期

6 王萍;王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取向对差序式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机理[J];人类工效学;2017年02期

7 朱鹏;赵笑笑;伍薇;;移动电子商务消费者决策偏好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7年03期

8 王洪波;刘艳;肖凤军;;CEO调节焦点、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07期

9 王丹;宫晶晶;;管理者的威权领导风格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年02期

10 曹辉;许新;;绩效评价取向对创新型科技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小霞;民营企业领导风格对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2 韩强;特质性调节焦点、组织公平感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3 梁彬;基层地税部门公务员绩效反馈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4 李娴;激情对目标抑制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沈丽娜;民营企业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邹慧敏;中国医院情境下结构授权、心理授权和员工行为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郑泽然;乐观偏差、调节定向对男性青年戒烟广告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润锋;朱颖俊;;绩效考核目标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差错管理文化的中介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02期

2 解永乐;张海;;企业绩效考核中员工心理问题分析[J];人民论坛;2012年35期

3 尹润锋;;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1期

4 尹润锋;;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员工差错学习的中介作用[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11期

5 金辉;杨忠;冯帆;;物质激励、知识所有权与组织知识共享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07期

6 李磊;尚玉钒;席酉民;;领导语言框架、下属特质调节焦点与下属工作态度[J];管理科学;2011年01期

7 李磊;尚玉钒;席酉民;;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的领导对下属影响机制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07期

8 廖建桥;文鹏;王兢岩;;从秋后算账到指点迷津:绩效管理的战略转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02期

9 朱丽叶;卢泰宏;;调节聚焦原理:动机理论的重大突破[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柯江林;孙健敏;石金涛;;变革型领导对R&D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廉鹏飞,曲峰;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06期

2 桑秀国;跨国并购: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06期

3 潘爱玲,杨国昌;跨国并购的特点、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褚东风,黄汉江,褚东伟;面对跨国并购中国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阚文;;跨国并购进入冷冻期?[J];财经界;2001年10期

6 崔健;简析日本的对内跨国并购[J];现代日本经济;2002年04期

7 侯锦;我区企业如何应对跨国并购浪潮[J];理论研究;2002年04期

8 唐礼智;全球跨国并购的新特征及动因透视[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宋群,陈长缨;跨国并购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10期

10 唐任伍;王宏新;;全球跨国并购的特点、动因及影响因素[J];经济管理;2002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世坤;韩爱琼;叶华;;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美国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的实证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玉萍;王代敬;;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探析[A];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新欣;刘冀生;蔡来兴;薄启亮;张志勇;刘建功;;跨国并购与兼并重组[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4 楼朝明;;中美企业间跨国并购中的“经济安全”问题——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视角[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肖江岭;;跨国并购发展战略的思考[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魏磊;;全球跨国并购形势分析及中国对策[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7 胡明晨;吴国蔚;;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并购的策略分析及建议[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聂聪聪;;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反周期跨国并购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9 王铁栋;徐娴;;价值链全球布局的战略考量——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新视角[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10 马晓芸;谢洪明;;跨国并购对R&D投入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杰;全球跨国并购八大特点[N];国际金融报;2002年

2 王国进;中国企业走好跨国并购之路[N];文汇报;2005年

3 周明;跨国并购交易总额达到21.28亿美元[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张芝年;英国对跨国并购活动的监管[N];经济日报;2007年

5 张娜;一场关于“跨国并购”的思想交锋[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高析;对当前跨国并购若干问题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唐真龙;加速国际化 跨国并购额达186亿美元[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郑晓波;中国市场跨国并购金额翻番[N];证券时报;2008年

9 刘丽靓;跨国并购应在危机中不断发展壮大[N];证券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唐福勇;经济低迷为跨国并购提供机遇[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中文;跨国并购的宏微观经济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张寒;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马金城;跨国并购的效率改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4年

4 蒋墨冰;跨国并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周英超;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跨国并购的控制权与整合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6 里光年;发展中大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叶建木;跨国并购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杨镭;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顾卫平;管理跨国并购——基于契约和资源整合的模式[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楼朝明;中美企业间跨国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俊;我国大企业集团跨国并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邸春雨;经济转型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D];辽宁大学;2008年

3 徐刚;跨国并购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刘影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D];外交学院;2005年

5 甄海涛;关于跨国并购的若干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陈奇;核心能力培育视角的跨国并购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张媛;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杨培强;跨国并购的动因、效应及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高玉玲;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及整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骆兴顺;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46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546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9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