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网络成员关系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生物制药产业为例
本文选题:协同创新 切入点:生物制药产业 出处:《技术经济》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209家生物制药企业协同创新现状的调查数据,验证了企业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关系数量、关系结构、关系强度及成员间信任度对其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及研究机构无论在关系数量还是在关系强度方面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都是最为显著的;生物制药企业需要加强与供应商、中介机构和同行业企业的网络联系,并重视提高与政府、金融机构及行业内外其他企业的联系频率;在网络结构方面,企业应着重成为大学、研究机构、同行业企业、客户及金融机构的中心,并加强对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内外企业、中介机构、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依赖性;合作通过企业介绍的数量主要影响绩效中的技术标准制定,企业与客户间相互信任也对企业技术标准制定产生正向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209 bio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atus, the relationship quantity and structure of enterprises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are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relationships and the strength of relationships. Bio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need to strengthen their networking with suppliers, intermediaries and industry enterprise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contact with government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enterprise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industry; in terms of network structure, enterprises should focus on becoming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in the same industry, customer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dependence on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industry, intermediaries, govern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number of corporate introductions mainly affects the formula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s in performance, and the mutual trust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customers also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enterprise technical standards.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及运行模式研究”(2014GXNSFBA118026) 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创业团队中少数民族成员的构成及作用”(SK13LX021)
【分类号】:F273.1;F426.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刚;周青;杨伟;;产学研合作到协同创新的研究脉络与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分析[J];技术经济;2016年10期
2 黄海霞;陈劲;;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式[J];技术经济;2016年08期
3 陈立勇;刘梅;高静;;研发网络成员多样性、网络关系强度对二元式创新的影响[J];软科学;2016年08期
4 焦媛媛;沈志锋;胡琴;;不同主导权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合作关系研究——以我国物联网产业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年04期
5 刘洪伟;何美丽;;联盟组合成员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吸收能力调节作用的仿真研究[J];软科学;2015年04期
6 张琦;;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关系、关系治理与创新绩效:产业相似度的调节作用[J];系统工程;2014年06期
7 蔡彬清;陈国宏;;链式产业集群网络关系、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年04期
8 朱永跃;顾国庆;;基于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信任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9期
9 谢洪明;王现彪;吴溯;于伟;;集群、网络与IJVs的创新研究[J];科研管理;2008年06期
10 蔡宁;潘松挺;;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耦合性及其协同演化——以海正药业技术创新网络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霜桂;台湾将中草药列入生物制药产业重点[J];台湾农业探索;2001年01期
2 晏铃;积极采用风险投资促进我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落户南海[J];中国药房;2003年12期
4 ;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落户南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3年06期
5 江涛;;生物制药产业热盼盈利[J];新经济导刊;2003年06期
6 白远 ,罗风基;北京市生物制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04年05期
7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王申;;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分析[J];企业研究;2008年06期
9 李玉彬;钱晓璐;;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5期
10 洪进;余文涛;汪凯;;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技术的演化和治理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梧桐;王友同;吴文俊;;持续快速发展的生物制药产业[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丽;唐亚军;宋娟;;对加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监管的几点建议[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3 柳卸林;;中国能创新吗?以生物制药产业为例[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4 王英晓;许q,
本文编号:1561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56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