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与企业价值——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研究
本文选题:中国企业 切入点:跨国并购 出处:《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聚焦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问题,引入动态能力视角对影响并购价值创造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考察,构建了一个感知、获取、转换能力为自变量,研发强度为调节变量,资产规模、行业集中度、并购资产类型和并购经验为控制变量的跨国并购价值创造机制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感知、获取、转换能力三个变量对跨国并购价值创造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研发强度对于转换能力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说明研发强度高的企业其转换能力较强;行业集中度、资产类型、并购经验也对价值创造有显著影响。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value creation of cross-border M & A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troduces the dynamic ability perspective to deeply and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value creation of M & A, and constructs a perception, acqui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bility as independent variable. R & D intensity i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cross-border M & A value creation mechanism controlled by variables of adjustment, asset size, industry concentration, M & A asset type and M & A experience. The three variables of transformation ability have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value creation of cross-border M & A, R & D intensity has positive regulating effect on value crea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nterprises with high R & D intensity have strong conversion ability. Industry concentration, asset types, M & A experience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value creation.
【作者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运作推进机制研究”(12AZD034)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新常态下湖北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基于FDI视角的研究”(16Y191) 黄冈师范学院培育基金项目(201708303)
【分类号】:F271;F2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玲;跨国并购与引资新战略[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2 廉鹏飞,曲峰;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06期
3 桑秀国;跨国并购: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06期
4 褚东风,黄汉江,褚东伟;面对跨国并购中国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阚文;;跨国并购进入冷冻期?[J];财经界;2001年10期
6 崔健;简析日本的对内跨国并购[J];现代日本经济;2002年04期
7 侯锦;我区企业如何应对跨国并购浪潮[J];理论研究;2002年04期
8 唐礼智;全球跨国并购的新特征及动因透视[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宋群,陈长缨;跨国并购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10期
10 唐任伍;王宏新;;全球跨国并购的特点、动因及影响因素[J];经济管理;2002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萍;王代敬;;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探析[A];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新欣;刘冀生;蔡来兴;薄启亮;张志勇;刘建功;;跨国并购与兼并重组[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3 楼朝明;;中美企业间跨国并购中的“经济安全”问题——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视角[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肖江岭;;跨国并购发展战略的思考[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魏磊;;全球跨国并购形势分析及中国对策[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6 胡明晨;吴国蔚;;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并购的策略分析及建议[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聂聪聪;;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反周期跨国并购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8 王铁栋;徐娴;;价值链全球布局的战略考量——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新视角[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9 马晓芸;谢洪明;;跨国并购对R&D投入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刘艳;;跨国并购文化整合中的文化增值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明;跨国并购交易总额达到21.28亿美元[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张芝年;英国对跨国并购活动的监管[N];经济日报;2007年
3 张娜;一场关于“跨国并购”的思想交锋[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4 高析;对当前跨国并购若干问题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唐真龙;加速国际化 跨国并购额达186亿美元[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郑晓波;中国市场跨国并购金额翻番[N];证券时报;2008年
7 刘丽靓;跨国并购应在危机中不断发展壮大[N];证券日报;2008年
8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葛顺奇;如何看待跨国并购[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9 葛顺奇;如何看待跨国并购[N];民营经济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袁新立;正视跨国并购中的两对矛盾[N];中国航空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中文;跨国并购的宏微观经济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张寒;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马金城;跨国并购的效率改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4年
4 蒋墨冰;跨国并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周英超;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跨国并购的控制权与整合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6 里光年;发展中大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叶建木;跨国并购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杨镭;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顾卫平;管理跨国并购——基于契约和资源整合的模式[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楼朝明;中美企业间跨国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俊;我国大企业集团跨国并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邸春雨;经济转型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D];辽宁大学;2008年
3 徐刚;跨国并购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刘影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D];外交学院;2005年
5 甄海涛;关于跨国并购的若干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陈奇;核心能力培育视角的跨国并购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张媛;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杨培强;跨国并购的动因、效应及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高玉玲;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及整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骆兴顺;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43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64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