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企业网络视角下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4 06:24

  本文选题:网络模型 切入点:企业网络 出处:《西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企业作为城市间联系的新载体促使城市间联系愈加紧密,传统的城市等级体系向网络化转变。城市网络作为城市规划与区域政策的重要工具成为城市地理学关注的热点,企业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研究也成为区域空间组织研究新的方向。论文首先回顾了其他学者关于企业-城市网络研究理论及模型方法,建立了折衷网络模型,并以2015年财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总部-分支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企业数据库,运用传统统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GIS可视化表达等方法,从全行业、分行业两个角度对全国及典型城市群两个区域尺度的城市网络空间组织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北京在全国城市网络中处于绝对中心地位,“星形”网络结构突显。由北京到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的联系是我国城市网络的主干网络,构成了我国城市网络的基本框架。(2)全国城市网络总体规模大,城市间连通性低,节点发育不均衡,政治中心地位突出,沿海和资源指向明显。网络空间集中性和区域差异性相伴相生,单核极化特征显著,网络发育不完善,层级结构不鲜明。(3)核心节点城市作用强,行业间城市地位差异较大且网络差异明显,节点间连通性差,中心指向存在分化。网络空间结构主干网络突显,“星形”、“三角形”结构并存,“小团体”程度弱,空间结构单极化倾向强。(4)京津冀城市群各节点城市连通性强,节点发育较均衡,京津“一主一副”特征明显;长三角城市群各节点城市的向心性和连通性相近,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征;长江中游城市群各节点连通性较弱,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网络特征;成渝城市群各城市节点的向心指向性强,连通性低,“双核”特征显著;珠三角城市群各节点城市连通性高,向心性弱,网络多中心特征明显。五大城市群网络发育与区域自身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差异较大,“小团体”结构突出,空间结构单极化倾向强,核心节点城市间的单一轴向联系仍是网络中的重要联系轴线。(5)企业视角下我国城市网络在不同行业和城市群两个层面形成了不同的空间组织模式。从不同行业来看,采矿类、制造类、电力供应类、建筑类可归纳为层级不完善的多中心模式;金融类为层级鲜明的向心双核模式;综合类属于层级鲜明的多中心模式。从城市群层面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形成了单核一体化模式;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为多中心一体化模式;成渝城市群为双核极化模式;长江中游城市群为多中心极化模式。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enterprises as a new carrier of inter-city ties promote closer ties between cities. As an important tool of urban planning and regional policy, urban network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urban geography. The study of urban network from the enterprise perspective has also become a new direction in the research of regional spatial organization. Firstly, this paper reviews other scholars' theories and models of enterprise-urban network research, and establishes a eclectic network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information data of headquarters-branch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Fortune 500 in 2015, the enterprise databas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visualize the expression of GIS from the whole indust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rban cyberspace organization on the scale of national and typical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two angles of industry.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1) Beijing is absolutely central in the national urban network, and "star" network structure. Highlight. From Beijing to Shanghai, The links among Guangzhou, Xi'an, and Chengdu are the backbone network of our country's urban network, which constitute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our country's urban network.) the overall scale of the national urban network is large,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cities is low, the node development is unbalanced, and the political center is promin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core polarization are obvious, the network development is not perfect, and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s not bright. The core node city plays a strong role in cyberspace centraliza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core polarization are significant, the network development is not perfect, and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s not distinc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urban status and network among industries, poor connectivity among nodes, differentiation in center pointing. The backbone network of network spatial structure is prominent, the "star" and "triangle" structure coexist, and the degree of "small group" is weak. The spatial structure has a strong unipolar tendency. (4) each node cit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strong connectivity, the node development is more balan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Tianjin "one main and one pair" are obvious, the concentric and connectivity of each node cit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similar,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connectivity of each node is weak, showing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 of "three feet", the city nodes of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have strong concentric directivity and low connectiv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core" are obvious. Each node of Pearl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high connectivity, weak concentric, and obvious multi-center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ve urban agglomeration network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itself, and the difference is great, and the structure of "small group" is prominent. The spatial structure has a strong unipolar tendency, The single axial connection between cities with core nodes is still an important link axis in the net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s, urban networks in China have formed different spatial organization model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urban agglomer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mining industry, mining industry, mining, urban agglomeration, mining, mining, urban agglomeratio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urban agglomeration. Manufacturing, power supply, architecture can be summed up as a hierarchical imperfect multi-center model; finance is a distinct level of centripetal dual-core model; comprehensive class belongs to a hierarchical distinct multi-center model. From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level,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formed a single-core integration model;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Pearl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is a multi-center integration model;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is a dual-core polarization model;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urban agglomeration is a multi-center polarization model.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99.2;F27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刚;费菁;;城市的成长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F和G区城市[J];城市环境设计;2009年04期

2 寿航涛;;智慧城市的网络建设与分析[J];信息通信;2012年01期

3 高邦仁;;2013智慧城市的背后[J];互联网周刊;2013年Z1期

4 芦效峰;程大章;;智慧城市与社会及经济信息化[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年04期

5 邹庆国;王明慧;;建设智慧城市的路径与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学理论;2013年19期

6 简永福;;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态势[J];学习与实践;2003年12期

7 倪鹏飞;;北京:城市环境与城市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08期

8 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厉以宁;蒙代尔;蒲宇飞;;成都与国内城市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15期

9 文伯;;“智慧城市”需要“智慧企业”[J];上海企业;2012年07期

10 高俊艳;徐宏;张晓欢;王大成;;智慧城市是基于新一轮信息技术的深度化城市社会革命[J];中国信息界;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茂军;杨雪春;;民国时期山东省城市网络的拓扑特征分析——基于土货和洋货流通的讨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汤伟;;城市嵌入全球治理的机制及其意义[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3 王聪;;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特征分析——以长三角两省一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4 刘效龙;张小平;;基于百度指数和3S框架的城市网络探索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5 黄建玉;;浅谈3G的网络安全规划[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胡曙虹;;江西省城市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吴玉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城市部件调查方法探讨[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治彦;;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与方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陈体滇;;全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评价[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10 韩士元;;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涛);智能城市:渐进式的信息化[N];电脑商报;2010年

2 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 房佳财 于晓黎;“智慧城市”将带来哪些变化[N];哈尔滨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王春华;专家认为城市快速发展后遗症亟须根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易于交往的城市才是国际化城市[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熊月之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上海城市性格是怎样炼成的[N];解放日报;2013年

6 刘辰;北京、上海可能成为紧随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级城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7 孔繁来;泰勒:上海、香港、台北和北京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定位、趋势和前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杨再高;智慧城市: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重要引擎[N];南方日报;2012年

9 本报特派记者 张骏;打造一座具有设计远见的前瞻城市[N];解放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王英 施艳燕;城市化进程中的健康战略[N];苏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德权;策略性城市网络形成及城市发展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张弥;城市网络体系的经济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石海佳;基于复杂网络的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张蕊;网络经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D];四川大学;2002年

5 禚钊;复杂网络局域同步的实证、动力学和若干应用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刘影;复杂网络中节点影响力挖掘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张英杰;地方公共品影响居住选址和住房价格的机制与效应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8 唐耀华;区域城市化进程机理研究与实证[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高云红;城市底层空间的秩序与功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张刚;基于场论的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子钰;重获城市权利[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鑫;智慧城市对人的全面发展影响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7年

3 陈立民;支持城市新一代生产力发展的技术框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冷炳荣;从网络研究到城市网络[D];兰州大学;2011年

5 龙祖坤;数字化时代的城市网络[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高岩;当代中国城市转角住宅的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田丽英;山东省城市网络的全网结构特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艳;基于新浪微博视角的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网络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9 巩庆良;链路预测和符号网络社区检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袁熹;高可靠网络中实时性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D];南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57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657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2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