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零售商回收模式下制造商回收激励合同设计

发布时间:2018-04-09 18:55

  本文选题:逆向物流 切入点:再制造 出处:《管理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在零售商回收模式下,研究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激励合同设计策略,按照回收努力程度和回收投入两种标准设计激励合同,并与无激励合同情况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定价与回收策略进行了比较。发现回收激励合同能够有效提高零售商对废旧产品的回收比例,并降低产品的零售价格;回收激励合同对产品批发价格的影响取决于回收节约成本的大小;回收激励合同的建立直接提高了制造商的利润水平,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提高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利润;按照回收努力程度设计回收激励合同的制造商利润最高。
[Abstract]:Under the retailer recycling mode, the incentive contract design strategy of manufacturer in the remanufacturing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is studied. The incentive contract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wo standards: the recovery effort level and the recovery investment level.The profit, pricing and recovery strategies of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without incentive contracts are compared.It is found that the recovery incentive contract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retailers recycling used products and reduce the retail price of the products, and the impact of the recovery incentive contract on the wholesale price of products depends on the size of cost recovery.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ward contract directly improves the profit level of the manufacturer, and under some conditions it can also improve the optimal profit of the retailer and the whole supply chain, and the manufacturer who designs the reward incentive con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recycling effort has the highest profit.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01120、71440016) 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5ZR02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682014CX114)
【分类号】:F2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Pr苑;;建筑工程多因素激励合同的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4期

2 徐鸿雁;;销售商激励合同的比较分析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赵宏良;建筑工程的新型激励合同设计原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4期

4 张立;张德常;;销售人员线性激励合同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5 王居凤;柳春锋;;基于激励合同模型的产学研监督机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30期

6 汤学俊,周春光;经理奖金激励合同的优化设计[J];商业研究;2004年24期

7 宋铁波;蔡广霖;;企业研发技术员工的激励合同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6期

8 鲁耀斌,黎志成;多激励合同定价模型性质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9 张其仔;国有企业激励合同的相关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9期

10 张维,刘新芝,张东光;考虑会计信息质量的委托——代理激励合同研究[J];山东经济;200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云飞;灾害应急运作的策略框架分析与激励合同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余星;委托代理的激励和监督[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韩芳旭;电子废弃物网络回收模式与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4 汤志涛;A公司废旧手机O2O回收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5 冷颖;基于生产商的废旧家电回收模式选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6 安静宙;互联网+废旧手机回收模式影响因素与政策仿真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7年

7 汪昶;不同回收模式下手机回收效率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27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727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1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