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员工培训方案制定与选择
本文选题:系统动力学 + 老化链 ; 参考:《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7年01期
【摘要】:为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频繁流动导致生产效率和产能下降的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以某鞋材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含有两条老化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该模型中,将入职的新员工根据工作经验分为两类。通过模型仿真分析了员工总数增长、雇佣延迟、成长延迟的变化对产能和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员工总数保持增长的条件下,缩短新员工成长延迟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最大产能,进而为企业制定了两种政策方案:方案1通过熟练工全职指导新员工来缩短成长延迟;方案2通过管理层引导新员工自主学习来缩短成长延迟。通过仿真模拟两种方案的实施效果,分析了两种方案的有效性和差异性,并给出了最佳使用情景,通过对企业实际实施验证了该政策方案的可实施性与有效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frequent turnover of employees in labor-intensive enterprises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with two aging chains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ystem dynamics and taking a shoe enterpri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In this model, new entrant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work experience.The effects of total employee growth, employment delay and growth delay on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ivity are analyzed by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total number of employees keeps increasing,Shortening the growth delay of new employees help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maximum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n makes two policies for the enterprise: one is to shorten the growth delay through the full-time guidance of skilled workers;Scheme 2 shortens growth delays by leading new employees to autonomous learning by management.The effectiveness and difference of the two schemes are analyzed through simulation and simulation, and the best use scenario is give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olicy are verified by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erprise.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01018)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cstc2012gg-yyjs70009)~~
【分类号】: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名驹;;现代战略与决策的实验室——系统动力学的兴起和发展[J];科学·经济·社会;1987年03期
2 裴伟民;;1987年国际系统动力学会议介绍[J];控制与决策;1988年01期
3 ;1988年全国系统动力学学术会议[J];科学;1989年01期
4 汪定伟;1990年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述评[J];控制与决策;1991年03期
5 林海滨;;系统动力学[J];党政干部学刊;1992年04期
6 杨则正;系统动力学论证,方法和应用:述评[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1期
7 曲盛恩;;一种系统动力学和平衡计分卡相结合的方法[J];商业研究;2006年06期
8 查先进;严密;严亚兰;;中国网络环境的系统动力学建模[J];中国软科学;2007年01期
9 廖国兴;;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空调企业生产分析预测[J];科技广场;2008年04期
10 聂雅;李秀芬;;系统动力学与学习型组织[J];商场现代化;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延拓[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徐鉴;;时滞诱发的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贾英宏;;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与相关问题[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裴伟民;刘树安;徐梅;徐绍良;李长辉;;系统动力学——复杂问题决策的工具[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甄富允;杜国志;;系统动力学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刘宇熹;杨波;;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徐向阳;石刚;;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市场预测中的运用和研究[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四)[C];2007年
8 贾仁安;涂国平;陆伟锋;管春;;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论及其功能[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黄贤凤;王建华;;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10 贾伟强;;系统动力学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5:现代社会危机管理与风险决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通讯员 施教 本报记者 钱红艳;系统思考,给学生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眼光[N];南京日报;2010年
2 徐传德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系统思考创新应用进课堂[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3 丁志军;思考层次的进化与思维的革命[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管股权激励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宏江;公共项目管理过程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李济;可换系统动力学与格点系统的扩散轨道[D];南京大学;2012年
4 贾启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复杂供应链系统协同策略建模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孟令兴;系统动力学建构下交通枢纽型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于游洋;基于复杂网络的博弈系统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钟立新;基于博弈模型的复杂系统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宋喜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桥;基于碳标签体系的政府行为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线路提速改造施工质量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昕;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马鞍山市钢铁产业政策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李晨雪;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光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汤彦宁;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装配式住宅施工安全风险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玉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某省TCL电器销售公司物流成本仿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7 匡川;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8 廖静云;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民办高校项目经济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9 罗家静;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郑州市私家车需求仿真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10 温艳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云会计AIS可信需求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0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740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