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员工持股计划及其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启示
本文选题:ESOP + 员工持股 ; 参考:《当代经济研究》2016年09期
【摘要】: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员工持股,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增添活力。但其在国企中的推行和有效运作需要具体的制度安排做保障。我国的员工持股实践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制度安排还不够完善,这会影响员工持股制度应有潜力的充分发挥。美国员工持股计划自1974年获得官方认可,发展已有四十余年之久,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成功的员工所有制形式。深入了解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渊源、运行机制、特征、发展概况和它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以及它的局限性,可以为我国国有企业推行员工持股提供参考。在国有企业中推行员工持股,应当围绕"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和"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这样的目标设定具体的制度安排。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ESOP in mixed ownership economy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OEs and add vitality to their long-term development. However, its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need to be guaranteed by specific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actice of ESOP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the releva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re not perfect, which will affect the full potential of the ESOP system. The ESOP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officially approved since 1974 an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ore than 40 years. It is a more successful form of employee ownership in the world.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perating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situation, its impact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its limitations of the ESOP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SOP in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promote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pecific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should be set up around the objectives of "forming a community of capital owners and laborers' interests" and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276.1;F2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绍发;员工持股计划与私营企业的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2 谭洪广,卢成明;美国员工持股计划基本状况及其启示[J];中国石化;2001年04期
3 吴春波,赵亚平;正确理解员工持股计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09期
4 李亚慧;美日企业员工持股计划比较与借鉴[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吴冬华,程德俊;员工持股计划的本质及其在实践中的错位[J];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03期
6 韩兴文;出版集团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之合理性探讨[J];企业经济;2003年08期
7 陈长杰 ,黄昌富;员工持股计划解析[J];技术经济;2003年01期
8 张萍;员工持股计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03年09期
9 陈智军,朱杰林,李宾;员工持股计划新模式——设立投资性有限责任公司认购和管理员工持有的股份[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3期
10 王德发;员工持股计划探微[J];财会月刊;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饶海琴;;世界主要国家员工持股计划比较研究[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陈志坚;;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史昭平;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与实践[N];淮南日报;2005年
2 钟改苑;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运作办法[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范媛;“员工持股计划”隐忧 公权力是否越轨[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张小平;员工持股计划:“金手铐”如何才能你愿给我愿戴[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5 赤择远;员工持股计划的四大意义[N];证券日报;2012年
6 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陈宁远;对“员工持股计划”谨慎乐观[N];东方早报;2012年
7 记者 马婧妤;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破题[N];上海证券报;2012年
8 记者 马婧妤;员工持股计划从制度上对内幕交易说不[N];上海证券报;2012年
9 华西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沙伟斌;员工持股计划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N];上海证券报;2012年
10 记者 马婧妤;员工持股计划完善后将适时推出[N];上海证券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振元;员工持股计划在国有高科技企业改制中的激励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原Z,
本文编号:1800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800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