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价值观一致性、家族传承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父辈经验 + 社会资本 ; 参考:《南方经济》2017年08期
【摘要】:现有文献认为家族企业中隐性知识和社会资本在代际之间的有效转移是家族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但父辈经验和两代人价值观一致性的价值尚缺乏关注。文章将父辈经验和两代人价值观一致性纳入家族企业传承模型,从竞争性视角探讨父辈经验对企业成长两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家族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价值观一致性在父辈经验、家族社会资本与企业成长之间发挥着正向的调节作用。基于珠三角406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表明,家族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价值观一致性在其中也发挥着正向的调节作用;而父辈经验对家族企业成长却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价值观一致性在其中发挥着负向调节作用。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实证结果产生的可能原因,填补了家族企业传承中有关父辈经验和价值观一致性的研究不足,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Abstract]:The existing literature holds that the effective transfer of tacit knowledge and social capital between generations is the key to the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the family business, but the value of the paternity experience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values of the two generations is still lacking. This paper puts the paternity experience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wo generations' values into the family business inheritance model,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paternity experience on the enterprise grow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eti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family social capital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enterprise growth. The consistency of values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regulating the growth of the firm and the family social capital.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406 questionnair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shows that family social capital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s, and the consistency of values also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regulating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s. However, the paternal experience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family business, and the consistency of values plays a negative role in it. The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e empirical results and fills in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consistency of the parents' experiences and values i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family business, which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reference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创业企业的社会网络与创业成长”(7123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家族企业二代涉入与国际创业”(7167219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创业团队治理:治理模式选择、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71572199)
【分类号】:F27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绍伦,郑宏泰;香港“富过三代”的家族企业[J];东南亚纵横;2000年09期
2 胡雪燕,宋国学,郐海娜;中国的家族企业方兴未艾[J];湖南经济;2000年03期
3 宋素娟;家族企业一定要退出历史舞台吗[J];经济师;2000年10期
4 唐震,杨晨;家族企业文化根基的探讨[J];北方经贸;2000年06期
5 高军,王沪军,邓霆;香港家族企业的生长环境[J];上海综合经济;2000年01期
6 关锐;;家族企业的公众化之路[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34期
7 曲力秋;;家族企业能走多远?——丁学良告诫家族企业[J];新经济;2001年10期
8 王连娟;家族企业制度变迁亟待国家有所作为——由“黄河事件”引发的思考[J];管理现代化;2001年01期
9 张亚;家族企业需建立家族成员退出机制[J];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10 张亚国;家族企业应重视退出机制的建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玮;;浅谈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伟才;;试论非洲华人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梁磊;杨鲲鹏;邢欣;;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进化博弈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秦美琴;;我国家族企业岗位设置初探[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徐莉莉;;中部六省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典型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云娟;;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及转型研究——以浙江家族企业为例[A];浙商研究 2010[C];2011年
7 辛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家族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晓舟;万国强;;辽宁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分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夏春玉;王鑫文;;论我国中小家族企业的三项修炼[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孟艳丽;李建德;;家族企业定义探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厚义(社会科学院教授);家族企业之我见[N];北京科技报;2002年
2 文斋;民营家族企业 蜕变从良时代[N];北京科技报;2002年
3 胡永进;“两权合一”造就家族企业生命力[N];北京科技报;2003年
4 王洋;家族企业应该提倡[N];中国工商报;2002年
5 黄岩;家族企业渐渐落伍[N];中国工商报;2002年
6 周凡;全球家族企业榜单公布[N];国际金融报;2003年
7 梁图强;全球家族企业排座次[N];经济日报;2003年
8 高路;家族企业面面观[N];经济日报;2003年
9 梁小民;家族企业“万寿无疆”[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10 李政权;中小家族企业管理突围的五六七[N];今日信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兰;东亚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赵瑞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中国家族企业权力传承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刘云芬;家族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评价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4 赵敏;家族企业创新研发的影响因素及能力测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5 林宽;中国家族企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晓婷;基于家庭视角的家族企业传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文革;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动力模型及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刘学方;家族企业继承计划模式对继承绩效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刘平青;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10 吴斌;家族企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玮娜;家庭产权安排与家族企业[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玉艳;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文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孔凡强;影响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林艳红;家族企业女性成员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黄梓棋;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李晶;家庭观在意大利家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刘东皇;家族企业:融资和治理结构基于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卫华;我国家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胡同元;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政府“三位”制因探究及其对策[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尹湘炎;家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动因分析与对策思考[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32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83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