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公平感的形成机制:基于职业群体的双重比较理论
本文选题:微观公平感 + 个体利益受损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摘要】:微观公平感指的是人们评价自己的收入所得是否公平合理。既有研究提出了"参照群体理论",认为人们会参照他人来形成对自己收入是否公平的判断,却未能澄清人们如何选择参照群体,以及相应的微观公平感形成机制。本文基于新涂尔干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提出"职业群体参照理论",强调"职业"构成了群内与群际比较的参照边界。具体而言,人们通过双重比较过程形成自己的微观公平感判断,一方面将自己与同职业的其他从业者进行比较,形成"个体利益受损与否"的判断;另一方面则会将本职业群体与其他职业群体进行比较,形成"群体利益受损与否"的判断,进而整合为个体的微观公平感认知。而且,当人们判断个体利益与本职业群体利益均受损时,会产生加乘效应,加剧恶化人们的微观公平感。
[Abstract]:Micro-fairness refers to people's assessment of whether their income is fair and reasonable. The existing studies put forward the "reference group theory", which holds that people can judge whether their income is fair or not by referring to others, but fails to clarify how people choose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microcosmic sense of fairness. Based on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ory of Neo-Durkhei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ccupational group reference theory", emphasizing that "occupation" constitutes the reference boundary of intra-group and inter-group comparison. In particular, people form their own judgment of microcosmic sense of fairnes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double comparison. On the one hand, they compare themselves with other practitioners in the same profession to judge whether the interests of individuals are damaged or not.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fessional group will be compared with other professional groups, forming the judgment of "group interest is damaged or not", and then integrating into the individual's micro sense of fairness cognition. Moreover, when people judge that the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professional group are both damaged, the multiplicative effect will be produced, which will aggravate people's micro sense of fairnes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状况研究”(08JZD0024)
【分类号】: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法明;员工公平感与工作积极性[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李浩;提升员工公平感[J];企业管理;2003年06期
3 颜曦;吴敏;陈善国;;企业员工公平感现状及激励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高旭辉;;打造管理中的组织公平感[J];人力资源管理;2008年09期
5 汪新艳;;中国员工组织公平感结构和现状的实证解析[J];管理评论;2009年09期
6 史金萍;闫涛;;组织公平感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J];辽宁经济;2010年01期
7 陈宝玲;;增强企业员工公平感的思想工作有效路径构建[J];才智;2013年15期
8 刘晓君,席酉民,郭斌,朱亚兵,李钢;国有建筑企业职工公平感现状及其改进方向[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9 厉丛义;不容忽视的公平感─—职工不公平心理浅议[J];石河子科技;1999年02期
10 赵波;企业员工分配公平感及管理建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田也壮;;企业员工公平感形成、发展的动态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杨金廷;方兵;孙景霄;裴慧慧;刘庆连;;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组织公平感评价及应用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马跃如;程伟波;段斌;;组织公平感对员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非典型雇佣关系的视角[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爱梅;刘志刚;凌文辁;;内部招聘的组织公平感:影响及对策[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佚名;公平感,公司治理的基石[N];就业时报;2007年
2 周黎明;细微之处见管理[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3 张国海 (作者单位: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工会);浅谈推进企业班组标准化建设[N];安徽经济报;2007年
4 敏升;百年老店,,因品牌而伟大[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庆娟;应聘者甄选程序公平感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周浩;组织员工分配公平感的社会比较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永军;绩效考核公平感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骆静;知识员工绩效评估公平感及其对工作态度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梦欣;一线员工薪酬公平感对工作嵌入的影响——行业对比[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朱伶俐;薪酬公平感对银行员工敬业度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荣;社员的公平感知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4 沈绿野;领导—成员交换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组织公平感的中介作用[D];厦门大学;2009年
5 秦凌娟;公平敏感性与员工组织公平感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战兴;组织公平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张惠晨;组织公平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袁磊;提升胜利油田黄河钻井固井公司员工公平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赵希;企业员工组织公平感对沉默行为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周;服务公平感对抱怨行为的影响:服务失败类型与关系状态的调节作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41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84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