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知识生态视角下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0 11:55

  本文选题:企业知识生态系统 + 隐性知识转移 ; 参考:《情报科学》2016年10期


【摘要】:从知识生态视角分析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能够更深入地揭示企业员工隐性知识流动的规律,促进隐性知识在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知识、知识主体和知识环境三个维度解析了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构建了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企业员工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承担着知识生产者、知识消费者、知识分解者等多个角色,企业员工的隐性知识转移形成一个闭环结构的隐性知识转移生态链;分析了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隐性知识的固有属性、知识主体的转移意愿和能力、企业的信任、文化氛围、激励制度、网络平台环境、隐性知识转移网络结构等都会对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产生影响。针对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促进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策略。
[Abstract]: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ecology can reveal the rules of tacit knowledge flow and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sharing of tacit knowledge among employees. Improve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level of enterprises,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knowledge subject and knowledg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constructs the process model of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and the enterprise employees bear knowledge producers in the process of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Knowledge consumer, knowledge decomposer and other roles, the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forms a closed loop structure of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ecological chain,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the inherent attributes of tacit knowledge. The transfer willingness and ability of the knowledge subject, the trust of the enterprise,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the incentive system, the network platform environment, the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network structure will all have the influence on the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of the enterprise staff.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c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of employee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80)
【分类号】: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坤;;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特征[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2 潘杰义;王少华;曹建东;;企业外部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04期

3 魏法杰;邓婉君;单伟;;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网络结构和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程刚;李倩;;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隐性知识转移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年03期

5 卢兵;岳亮;廖貅武;;组织通过外部学习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10期

6 吴超;;联系强度与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的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12期

7 张小林,高恩;研发团队内部隐性知识转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8 王娟茹;;基于企业集群的隐性知识转移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9 张志勇;刘益;谢恩;;基于动态网络模型的研发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7年06期

10 方润生;王玲玲;;个人隐性知识的形成特征对隐性知识转移和分享的影响[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生太;武兆岭;;社会资本对隐性知识转移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天舒;旅游虚拟社区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孙倩;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熊鑫;企业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4 熊朗羽;企业内部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转移绩效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于娱;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林枭;科技型人才聚集中隐性知识转移障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郑跃;研发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张旭;基于社会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9 司敏;中国式酒席文化对隐性知识转移绩效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淑晶;企业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55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955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1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