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策略下创新授权契约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非)排他性选择 + 产品质量创新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04期
【摘要】: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拥有提高产品质量技术的创新企业,在(非)排他性授权策略下,向进行Cournot竞争生产低质量产品的生产企业技术授权的契约优化问题。研究表明,在排他性授权策略下,双重收费契约下信息不完全能使接受授权生产企业赢取更多的创新企业特许权补贴;在非排他性授权策略下,不完全信息能够削弱创新企业通过双重收费契约设计对产品间接市场的垄断程度。在排他性授权交易下,信息不完全使特许权收费契约优于固定收费契约成为可能,这不同于Li and Wang的研究结论。基于提高社会创新能力视角,政府应鼓励创新企业更多采用特许权收费授权契约,削弱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赢取更多研发投资利润回报。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ract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the technology authoriz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low quality products with Cournot competition under the (non-exclusive) licensing strategy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with improved product quality technology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under the exclusive authorization strategy, the information under the double fee contract can not completely make the authorize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win more concession subsidies for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nd under the non-exclusive authorization strategy, Incomplete information can weaken the monopoly degree of product indirect market by double-fee contract design. Under exclusive authorization transaction, the incomplete information makes it possible that the concession fee contract is superior to the fixed fee contrac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clusion of Li and W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ocial innov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courage innovation enterprises to adopt more concession fee licensing contracts, to weaken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o win more profit returns on R & D investment.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40215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185)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2CJJZ07,14CJJJ08,15CJJJ27)
【分类号】: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睿;;刍议应用心理契约有效激励企业员工积极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10期
2 孔令德,高懿德;论契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J];发展论坛;2003年02期
3 马妍;孙海涛;李婉红;;心理契约与消费者意愿保持的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23期
4 邬德林;吴俊江;;顾客忠诚的心理契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刘丽娜;;会计人员角色定位研究——基于契约视角的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6 南永晨;;企业的双重属性:“生产”与“契约”的统一[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7 梁劲,王先甲,周静,王平,周策;供电公司直供契约机制设计[J];水电能源科学;2004年02期
8 张宝贵;;企业间网络组织的契约特征及治理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1期
9 胡振涛;;“公司+农户”模式食品安全问题的契约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3年07期
10 刘丽娜;;重新认识会计的契约本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鸿兴;张白玲;;契约、会计主体与会计信息[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2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任百祥;;制度经营与政府治理[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刘冬荣;雷新途;;基于不完备契约理论的债权契约冲突研究:理论与实证[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徐碧琳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组织间的非契约控制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赵慕兰 王宏家 聂丽霞 郑宇虹;新型产学研的契约动力 中关村自主创新的新机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涛;契约、控制权与效率[D];西北大学;2006年
2 包晓英;基于产品再制造的逆供应链模型:定价、契约与协调[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侯雅莉;三阶层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的契约机制与协调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李玉萍;广义财务结构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卓琼;劳务派遣中不完全契约治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杨文燕;工作中心度、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实证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温雪梅;心理契约视角下普通高校行政人员工作满意度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樊媛媛;心理契约、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5 秋永霞;风险投资契约机制及其相关互动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7年
6 李翔;治理导向审计下独立审计契约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7 任召敏;风险资本投融资阶段的契约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璐玲;我国风险投资契约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9 黄微;基于心理契约治理机制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渠道绩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10 宋娟;网络组织成员间心理契约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73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97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