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年长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研究:人生意义与人生发展阶段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8-16 10:48
【摘要】:知识持续性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组织内不同代员工间的垂直型知识转移是实现知识持续性的关键。因而研究组织中年长员工(俗称老员工)参与代际知识转移的意愿变得很有意义。文章从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视角分析了人生意义的两个子构念(人生意义的追寻,人生意义的存在)与处在不同人生发展阶段(成年中期阶段,成年后期阶段)年长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关系的差异。采用Smart PLS2.0对收集到的121份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人生意义的存在"与成年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都显著正相关,但与成年后期阶段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相关性更强;"人生意义的追寻"与成年后期阶段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成年中期阶段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现有代际知识转移的研究内容,并拓展传承理论内涵;同时还能够为组织知识的代际传承工作提供实践启示。
[Abstract]:Knowledge persistence is the premise of organiz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ertical knowledge transfer among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employees is the key to knowledge persistenc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willingness of older employees (commonly known as older employees) to participate in intergener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ub-concepts (pursuit of life meaning, existence of life meaning) and the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knowledge among generations of older employe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development (mid-adult stage, late adult stage) was analyzed using Smart PLS 2.0.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istence of life meaning and the intergener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willingness of the employee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adult stages, but it has a stronger correlation with the intergener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willingness of the employees in the late adult stag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enrich the existing research contents of intergener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expand the connotation of inheritance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provide practical inspiration for inter-gener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线上线下互动对虚拟社区中老年人知识分享的影响研究”(7127326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研究”(13&ZDZ184)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XNJ065)
【分类号】: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民营企业家开始代际交接[J];中国经济快讯;2003年34期

2 邢建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代内成长与代际成长[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3 张续元;邵彩梅;王夏明;;代际和谐与和谐企业[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01期

4 徐岚;崔楠;熊晓琴;;父辈品牌代际影响中的消费者社会化机制[J];管理世界;2010年04期

5 孙守纪;王成仁;;中国农村转型期的家庭代际信用[J];农村金融研究;2010年10期

6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中国文化背景下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1年10期

7 吴之;;品牌代际循环的秘密[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2年12期

8 ;关于民营企业代际交接班的探讨[J];上海企业;2014年01期

9 本刊编辑部;陈振烨;;90后管理——一场不可避免的“代际战争”[J];经理人;2014年04期

10 何佳讯;秦翕嫣;才源源;;中国文化背景下消费行为的反向代际影响:一种新的品牌资产来源及结构[J];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周黎安;张维迎;顾全林;汪淼军;;企业生产率的代际效应和年龄效应[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3 郭骁;;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企业代际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演进机理[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邓崎凡;“代际冲突”成为“千禧一代”离职突出原因[N];工人日报;2011年

2 景闻;90后管理:一场不可避免的“代际战争”[N];粮油市场报;2014年

3 龚轩;民企交接班如何从“代际冲突”中突围[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秦秀;反向代际影响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2 徐丽玲;顾客期望价值代际漂移的探索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蔡晋冉;反向代际影响对品牌忠诚的作用[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85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185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5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