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员工持股制度分析——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10-04 20:10
【摘要】:在我国30多年的员工持股制度实践历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制度设计方面,缺乏长期规划和顶层设计,忽视与其他制度的兼容性与一致性,与员工持股计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也还不够完善,致使企业容易出现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以及制度执行成本过高的问题;二是在具体操作方面,由于缺乏成熟经验,员工持股计划趋于福利性和短期行为化,无法达到长期激励的效果。员工持股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其将资本与劳动这两种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员工能参与企业的利润分成及共担风险,员工和企业有相同的利益诉求,从而对员工形成一种长效激励。因此,要保证员工持股真正发挥其激励作用,需要对员工持有股份设定最低持有年限,在最低年限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股份。
[Abstrac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ESOP system in our country for more than 30 years, which can be summed up in two aspects: one is the lack of long-term planning and top-level design, and the neglect of compatibility and consistency with other systems. The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ESOP is also not perfect, which makes enterprises prone to illegal behaviors such as dark box operation and transfer of benefits, as well as excessive cost of system execution. Second, in terms of specific operation, Due to the lack of mature experience, ESOP tends to be welfare and short-term behavior, which can not achieve the effect of long-term incentive. The advantage of ESOP system lies in the combination of capital and labor, the employee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profit sharing and share the risks, and the employees and the enterprises have the same interest demand. Thus form a kind of long-term motivation to the staff.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ESOP can really play its incentive role, it is necessary to set the minimum holding period for employees to hold shares, and not to transfer the shares they hold within the minimum term.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资管理从‘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研究”(17BJY164)
【分类号】:F271;F272.92;F27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新;员工持股七个绕不过[J];经济工作导刊;2000年07期

2 吴春波;;员工持股备忘录[J];中外管理;2000年07期

3 范钧,戴和忠;论员工持股制度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实施[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6期

4 柳国炎;国外员工持股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上海企业;2001年08期

5 孙扬;对我国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的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刘卫东;员工持股在中国[J];经济世界;2001年07期

7 柳国炎;国外员工持股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上海商业;2001年07期

8 郝秀花;关于“员工持股制”的思考[J];现代企业;2001年07期

9 陈淮;员工持股要与改革密切结合[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年02期

10 孙扬,刘全红;对我国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的思考[J];辽宁经济;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国政;;低效国企推行员工持股制度须慎重[A];第五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4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亮;;中小企业对人才实行股权激励的政策研究[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齐安甜;多途径丰富员工持股资金[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2 牛津;五类企业适合员工持股[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3 ;员工持股能不能留住人才?[N];人民政协报;2001年

4 记者 马婧妤 孙霖;境外市场为推行员工持股提供九大经验[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记者 吴晓芳 见习记者 徐佳佳;佛山将扩大企业员工持股试点[N];南方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包涵;员工持股谜题[N];华夏时报;2014年

7 北京商报记者 马元月 实习记者 姜鑫;员工持股将成A股造富机器?[N];北京商报;2014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成员 黄群慧 所长 余菁 研究员 王欣 博士 邵婧婷 博士;新时期中国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研究[N];东方早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陈岩鹏 实习记者 王墁;混改员工持股方向已定[N];华夏时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何川;上市公司员工持股浪潮渐起[N];经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智渊;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梁慧瑜;中国员工持股法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李士萍;我国企业员工持股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张翔鹏;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英杰;我国员工持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D];天津大学;2007年

2 冯敏;员工持股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孟繁权;改制分离企业的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杨文彬;关于员工持股制度的考察及对成套公司实践的思考与建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5 任干斌;上市公司员工持股模式探讨[D];贵州大学;2006年

6 李宇锋;私营企业员工持股制的探讨[D];西北大学;2003年

7 叶汉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信托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丁明志;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改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9 丁薇;CZ公司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10 刘琦;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员工持股模式探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51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251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a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