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中的知识协同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10:14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的快慢是决定国家进步与否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硅谷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初显成效,这使得以企业与学研方共同合作来实现创新的新模式成为研究的焦点。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产学研模式促进创新也成为我国研究的热点,围绕“产学研”进行的创新研究涉及到多个领域。所谓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主要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高素质创新人才组成,组织以知识量与质的创新为目标,以知识协同为核心,利用成员间拥有相互补充的知识、技能这一特点完成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组织多样,主要是以创新团队的形式开展协同创新活动。虽然我国经济、科技以及教育发展都十分迅速,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我国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未能紧密结合,我国产业缺乏创新动力,创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进而阻碍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脚步。产学研的出现为我国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提供了指导,促进对知识的管理、使用与创新,有效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我国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知识协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过程中涉及到的活动主体、知识等因素都会对协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探索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协同的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帮助成员在知识协同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满意度以及更好的知识协同效果,进而提高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本文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为研究对象,以产学研三方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研究该团队的知识协同,以知识协同理论与团队效能理论作为本文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变量之间的假设,从知识协同过程角度出发,团队效能影响因素入手,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协同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协同主体、客体、媒介与环境因素,团队互动与知识协同效能之间的关系。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本文首先借鉴具备较好信效度的题项来设计本文的问卷,其次,根据本文调查人群的特点,选择利用邮箱发送问卷链接的方式收集数据,最后共回收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212份。数据分析过程中,主要借用SPSS24.0与AMOS21.0软件。从测量的角度,验证了数据的信度及效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研究假设路径。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验证了知识协同过程中各输入要素如何通过团队互动的过程因素来影响知识协同效能。最后,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从团队层面提出提高知识协同效能的建议并且总结了研究的不足。
【图文】:

知识协同,团队,产学研,过程模型


逑?环境压力逦^逡逑图2-1团队效能模型逡逑后续很多学者的研究基本建立在McGrath的模型的基础之上,并且对该模逡逑型做出不断修正和优化。Gladstein(l邋984)的研宄成果进一步表明了团队互动过逡逑程会对团队运作结果和效率产生影响,进一步证实了团队互动过程在提高团队逡逑效能方面的重要作用。逡逑2.3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知识协同研究综述逡逑2.3.1团队知识协同逡逑基于己有研宄成果发现,研宄更多的集中于组织间的知识协同研宄,对团逡逑队知识协同问题的研究成果相对较薄弱。将现有关于团队知识协同研宄整理如逡逑下:逡逑知识协同绩效角度:郭彦丽等(2016)以文化创意型团队为研究对象,探逡逑.索其知识协同影响要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通过实证研宄发现,网络特性(网逡逑络密度、中心度、连接强度)与团队属性会对知识协同绩效产生正向影响,通逡逑过知识资本增值与社会资本增值来测量协同绩效。在研宄中考虑了协同氛围,逡逑协同文化

框架图,框架,知识协同,团队成员


图3-1本文理论框架逡逑量界定逡逑入因素一协同主体,协同客体,媒介因素,情景因素1)协同主体逡逑同主体指的是团队中直接参与知识协同的个人,该团队知识协同的的是参与知识协同活动的教师,科研人员以及企业的技术人员等。协同的主体,作为团队成员的个人特质如协同意愿、协同能力等会过程产生影响。逡逑同意愿逡逑同意愿指的是团队成员将所拥有的知识转移给他人的愿望程度,反与知识协同的主动性。当成员参与知识协同的主动性越高,,那么在与分享过程中,成员的动机越强烈。在产学研创新团队知识协同过好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会涉及学研方以及企业之间专利知识与技流与分享,协同主体出于知识保护的动机,会影响知识的转移与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棠;钟琦;;组织知识协同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人力资源管理;2016年12期

2 闻波;;社会化网络、知识协同与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与作用框架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7年09期

3 张彩虹;钟青仪;;基于组织边界跨越的知识协同创新分析[J];商业研究;2014年01期

4 雷宏振;李清;常小鑫;;基于Web2.0环境的企业内部知识协同过程研究[J];现代情报;2013年07期

5 钱海军;;基于演化博弈的高职教师知识协同共享策略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年05期

6 吴悦;顾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10期

7 常玉;王莉;李雪玲;;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协同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6期

8 李雪玲;常玉;;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协同创新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9年09期

9 陈丽丽;胡斌;杨坤;;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效能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03期

10 王璞;;创新联盟视角下生物制药行业知识协同效益发挥策略分析[J];科技尚品;201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政;企业凭何被尊重?[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文力;基于知识协同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向组织资本转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2 王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情景下产学知识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沈娜利;供应链环境下客户知识协同获取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高明;知识协同工作流建模、服务规划和服务组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5 柯青;技术—社会双视角下的企业协同知识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吴奉亮;集成化采矿CAD的知识协同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雪;分布式创新网络中多核心企业间知识协同效应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2 汪丽云;互动导向、知识协同和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3 车晓静;跨界知识协同演化博弈与协同效应提升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年

4 李松庭;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中的知识协同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8年

5 刘冠男;产学研创新网络的知识协同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8年

6 宋帆帆;基于知识协同的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7 李清;Web2.0环境下民营医院内部知识协同网络模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吕思嘉(Lyu Sijia);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隐性知识协同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9 朱静毅;基于分层系统的隐性知识协同效应评价模型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10 李晟;基于知识超网络视角的知识协同方法和技术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51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651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d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