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导向下国有股权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21:38
【摘要】:国有资本以持有股权的方式参与并影响企业价值创造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对这一研究方向的深入探究,不仅有利于从国有资本出资人视角了解企业的经营行为,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任务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国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强调,要大力支持私有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又多次强调,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分配方式依旧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遵循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方式,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我国的社会财富,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因此,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的有机结合与优势互补,是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很多专家学者对混合所有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方式可以有效弥补由于制度单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且还将极大地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而这也是我国大力推行企业结构调整,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然而现阶段,在国有持股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如何深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从企业角度来说,国有资本持股的企业(特别是国有控股企业)存在目标多元化的问题;另一方面,从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角度来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体制形式的不同以及控股资本属性的差异,约束了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效推进。由于企业的股权结构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企业股权结构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资本投资的准确量化,防止寻租现象的发生,体现改革的公平、公正、规范、高效的原则,在理论和现实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的问题是,国有股权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问题。为了分析这一问题,本论文首先对国有资本持股现状、企业价值创造以及国有股权的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然后以产权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为主,建立了研究框架,即以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为核心,以国有资本的双重目标函数为出发点,以不同属性企业分类为样本基础,以股权投资量级为影响的根本来源,以国有资本的有效配置为影响的实现渠道,以被投资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从而分析国有股权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首先,基于国有出资人的视角,依照国有资本的双重属性(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要求,结合产权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等,运用理论分析与推导的方法,对国有资本投资、边际均衡、企业创值的关系进行梳理、推导和分析。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出资方会以牺牲再投资的经济机会回报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国有资本的收益耗散效应);国有资本的投入将为企业带来附带性收益,增强债权人的信心,实现企业债权资本成本的递减和财务柔性的提升,进而增强企业的创值能力;企业的创值能力与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股权比例息息相关,理论上存在以企业创值能力最大化为前提的国有股权最优结构,即最优股权结构等于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资本成本比值。其次,围绕国有持股企业近年来产权变革进行两阶段(股权分置改革时期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期)实证分析。针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时间跨度较短、涉及企业较多、情况较复杂等现象,运用灰色无偏马尔可夫模型对影响企业股权配置的关键指标参数进行实证检验。然后,运用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影响模式进行检验,发现国有资本通过股权结构的变动对企业经济价值创造的影响模式为非线性“倒U型”,且该结构受企业属性和主营业务归属的影响。此外,通过选择企业缴税额度作为反映企业社会价值创造的变量,初步证明了国有资本持股会对企业社会价值的创造有提升作用,且该提升作用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相关结论不仅提高了实证结果的可靠性,为后续准确衡量企业价值提供了借鉴,也为国有资本股权最优结构的实证设计奠定了基础。最后,按照国家未来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整体思路,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国有资本持股企业综合价值指标函数,随后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分别从企业所有权属性角度和企业主营业务归属角度,分析了国有资本在企业中的股权比例(持股情况)对企业综合价值创造的影响,并分别求出门槛值,亦即最优股权比例。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对企业综合价值创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若国有资本参与度低于门槛值,则国有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促进作用逐渐降低,抑制作用逐渐提升。此外,国有控股企业以及主营业务属于地方支柱性产业的企业,企业综合价值的创造对企业中国有股权结构的变动情况更为敏感,变化趋势更快。该研究成果为今后深入推进不同类型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方法借鉴,也为准确评估国有资本持股企业的运营状况提供了指标支持。本论文综合考虑国有资本的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国有资本持股企业的产权改革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和论证。根据研究结论,可以对未来我国国有持股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以下建议:1.统筹兼顾国有资本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明晰并合理发挥国有资本各级代理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2.基于企业属性和所在产业特性,采取不同的混合所有制策略,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3.科学地构建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图文】:
图 3-1 资本投资与边际均衡关系图Figure 3-1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marginal equilibrium图3-1纵坐标表示的是资本投入成本与收益,而横坐标则代表资本投资量。。 、 分别表示由资本配置(产权交易)带来的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从广义上讲,随着资本在企业中投资量的增加而实现收益的上升,, 曲线整体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态势。同时,资本投资量的增加将会在企业中产生规模效应,使产权交易成本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而减少, 曲线整体呈现向右下方倾斜的态势。由于边际效应的存在,使得资本投资量在达到某一特定值之后,边际收益开始递减,边际成本开始递增,企业边际创值能力(扣除边际资本成本后的边际资本收益)开始下降。假设资本投资量为 T,此时所对应的产权投资收益为 ′
从而对外部资本投资起决定性作用[110]。资本投资与企业创值能力之间具有的关系可利用图 3-1 与图3-2 加以说明。图 3-1 资本投资与边际均衡关系图Figure 3-1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marginal equilibrium图3-1纵坐标表示的是资本投入成本与收益,而横坐标则代表资本投资量。。 、 分别表示由资本配置(产权交易)带来的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从广义上讲,随着资本在企业中投资量的增加而实现收益的上升, 曲线整体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态势。同时,资本投资量的增加将会在企业中产生规模效应,使产权交易成本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而减少, 曲线整体呈现向右下方倾斜的态势。由于边际效应的存在,使得资本投资量在达到某一特定值之后,边际收益开始递减,边际成本开始递增,企业边际创值能力(扣除边际资本成本后的边际资本收益)开始下降。假设资本投资量为 T,此时所对应的产权投资收益为 ′,产权投资成本为 ′, 曲线在 ′点的斜率与 曲线在 ′点的斜率相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6.1
本文编号:2662583
【图文】:
图 3-1 资本投资与边际均衡关系图Figure 3-1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marginal equilibrium图3-1纵坐标表示的是资本投入成本与收益,而横坐标则代表资本投资量。。 、 分别表示由资本配置(产权交易)带来的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从广义上讲,随着资本在企业中投资量的增加而实现收益的上升,, 曲线整体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态势。同时,资本投资量的增加将会在企业中产生规模效应,使产权交易成本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而减少, 曲线整体呈现向右下方倾斜的态势。由于边际效应的存在,使得资本投资量在达到某一特定值之后,边际收益开始递减,边际成本开始递增,企业边际创值能力(扣除边际资本成本后的边际资本收益)开始下降。假设资本投资量为 T,此时所对应的产权投资收益为 ′
从而对外部资本投资起决定性作用[110]。资本投资与企业创值能力之间具有的关系可利用图 3-1 与图3-2 加以说明。图 3-1 资本投资与边际均衡关系图Figure 3-1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marginal equilibrium图3-1纵坐标表示的是资本投入成本与收益,而横坐标则代表资本投资量。。 、 分别表示由资本配置(产权交易)带来的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从广义上讲,随着资本在企业中投资量的增加而实现收益的上升, 曲线整体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态势。同时,资本投资量的增加将会在企业中产生规模效应,使产权交易成本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而减少, 曲线整体呈现向右下方倾斜的态势。由于边际效应的存在,使得资本投资量在达到某一特定值之后,边际收益开始递减,边际成本开始递增,企业边际创值能力(扣除边际资本成本后的边际资本收益)开始下降。假设资本投资量为 T,此时所对应的产权投资收益为 ′,产权投资成本为 ′, 曲线在 ′点的斜率与 曲线在 ′点的斜率相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瑛;张大伟;;管理者特质、负债融资与企业价值[J];会计研究;2015年08期
2 马连福;王丽丽;张琦;;混合所有制的优序选择:市场的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7期
3 王满;许诺;于浩洋;;环境不确定性、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J];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06期
4 邵春燕;王配配;;融资约束下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年03期
5 宋增基;冯莉茗;谭兴民;;国有股权、民营企业家参政与企业融资便利性——来自中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4年12期
6 汤吉军;;不完全契约视角下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2期
7 陈林;唐杨柳;;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基于早期国企产权改革大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4年11期
8 黄群慧;余菁;王欣;邵婧婷;;新时期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7期
9 黄速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经济管理;2014年07期
10 曹春方;马连福;沈小秀;;财政压力、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地方国企过度投资[J];经济学(季刊);2014年04期
本文编号:2662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66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