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动态供应链构建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云平台的动态供应链构建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网络与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国际上德国率先提出以“智能生产”和“智慧工厂”为主题的“工业4.0”战略,国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在这一背景下,供应链的动态性将凸显出来,进而成为其重要的特征,而这一特征必然对供应链运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动态配置供应链可以交付更多订单的同时满足不同目标需求,而且大数据情景下知识挖掘技术可以应用于研究动态供应链,使研究动态供应链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需求。动态供应链将成为供应链发展的一个趋势,其动态性、敏捷性、高风险性等特点要求动态供应链在组建时起就要开始相互适应、实现协调。本文提出基于云平台的动态供应链构建模型,将云平台作为企业与客户连接的中介和构建供应链的决策主体,在选择供应商和制造商时,应用进化神经网络良好的分类性能,根据可选择企业资源能力信息与订单需求的匹配情况,选择出最合适的节点企业,从而形成一条针对相应订单的最优供应链。在订单完成后此供应链解散,当下一个订单来临时重新形成相应供应链。针对“云平台运营商-第四方物流商-供应链企业”两层委托代理关系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设计了两层委托代理时效和质量双维激励机制。应用实例分析,考虑两个供应商、三个制造商和客户组成三级动态供应链的情况,应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动态供应链与静态供应链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能够满足更多的需求订单,双维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激发企业的积极性,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益。此动态供应链构建机制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可帮助处于动态环境中的各节点企业实现高效协同,快速响应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升效益,在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对中小企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此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如能在全社会大范围实施,可促进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制造业的绿色增长,并为制造企业应对“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提供发展方向指导,为政府管理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动态供应链 云计算 委托代理激励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10-13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13-14
- 1.4 技术路线14-16
- 2 相关理论基础16-27
- 2.1 动态供应链16-18
- 2.1.1 动态供应链的概念16
- 2.1.2 动态供应链的特征16-17
- 2.1.3 动态供应链中企业与企业的关系17-18
- 2.2 云计算概述18-21
- 2.2.1 云计算定义18
- 2.2.2 计算的特点18-19
- 2.2.3 云计算体系架构19-21
- 2.2.4 云计算服务层次21
- 2.3 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21-24
- 2.3.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21-23
- 2.3.2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23-24
- 2.4 Agent24-27
- 2.4.1 Agent概述24-25
- 2.4.2 多Agent系统25
- 2.4.3 动态供应链构建中应用MAS的优势25-27
- 3 基于云平台的动态供应链模型27-36
- 3.1 模型的提出27-30
- 3.2 动态供应链构建机理30-33
- 3.3 进化神经网络算法流程33-34
- 3.4 基于云平台的动态供应链优点34-36
- 4 激励机制设计36-42
- 4.1 问题描述36-37
- 4.2 基本假设37
- 4.3 模型构建37-40
- 4.4 模型求解和分析40-42
- 5 算例分析42-50
- 5.1 情景设定42
- 5.2 基于云平台的动态供应链实例分析42-47
- 5.3 激励机制的影响47-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4-55
- 致谢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金环,周启蕾;供应链风险管理探讨[J];价值工程;2005年03期
2 赵广华;构建国际化的供应链[J];企业管理;2005年06期
3 许晓明;;供应链的风险及其防范[J];特区经济;2005年12期
4 田会;邵祥理;;供应链风险识别与防范[J];物流科技;2006年04期
5 江伟;;浅谈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6年20期
6 杨文;杨涛;李志;;供应链风险与应对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22期
7 潘文荣;;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J];北方经济;2006年16期
8 刘永胜;宋玉卿;王金明;;供应链风险问题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6年25期
9 刘永胜;白晓娟;;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6年10期
10 时晓;张毕西;;基于模糊评价的供应链风险评估[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良;李艳;;供应链控制对供应链能力风险的影响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邓小军;;三角模糊数评价法与集群供应链风险评估、控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海林;;企业供应链的风险与控制分析[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4 李欢;陈宏;;供应链风险探讨[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卢卓;陈智民;;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投入权重分析[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家国;李俊;赵金楼;;两阶段供应链风险传递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晚春东;;供应链系统运行整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叶成利;蒙少东;;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9 沈默;;“三鹿奶粉”供应链管理缺失和优化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施国洪;陈敬贤;程发新;;供应链风险的随机估计模型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忠;供应链需要诚信[N];国际商报;2004年
2 徐娟 刘志学;牢牢把握供应链风险[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张荣忠;弹性供应链:创造高价值[N];国际商报;2007年
4 宋华;供应链管理之道:如何在平的世界中竞争[N];中国商报;2009年
5 丁俊发;“2012年中国供应链管理调查”告诉我们什么[N];现代物流报;2013年
6 ;供应链管控“攻心战”[N];现代物流报;2014年
7 丁俊发;向“中国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学习什么[N];现代物流报;2014年
8 荣德;供应链如何经得起风暴[N];国际商报;2006年
9 王国文 博士;全球物流与供应链最新趋势与动态[N];现代物流报;2006年
10 兴业全球基金 徐天舒 甘雨;供应链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被忽视的一环[N];中国证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映贵;供应链风险传递及其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艾耕云;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风险结构及管理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王新平;基于生物细胞弹性理论的供应链弹性测度及管理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罗加蓉;产出和需求双边随机供应链期权博弈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刘纯霞;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机理及中断风险预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苟辰楠;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供应链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徐小玲;阶跃型突变需求下供应链生产库存管理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聂笃宪;基于增广拉格朗日协调的集群式供应链动态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9 许树辉;基于供应链嵌入视角的企业空间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郑诗田;供应链中若干关键决策与协调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韵佳;基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樊毓卿;供应链的适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许崇合;供应链信任风险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李艳;供应链控制对供应链风险的影响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欢;供应链风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梁旦;供应链风险分担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鄢玲;供应链风险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鲁成松;供应链风险防范与管理[D];安徽大学;2007年
9 曹群;供应链构建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贺蔚;供应链内中小企业对供应链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云平台的动态供应链构建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9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