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管薪酬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再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个社会的创新创造热情被调动了起来,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发展升级版。创新资源具有稀缺性,持续的创新投入并不一定带来高收益,因此需要致力于提高创新投入的转化率。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管理层作为企业创新战略的实际执行者,如何激发管理层的创新动力是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管理层激励的差异会影响企业治理的成效,从而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效率。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能有效发挥对高管的激励作用,约束管理层偷懒和损害企业价值的机会主义行为,协调委托代理关系,实现激励相容的目标。有效的薪酬契约使高管与股东的目标函数趋向一致,提高管理层薪酬与企业业绩的敏感度,激励高管勤勉尽职,努力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增加股东财富。本文选择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2010-2013年间的混合横截面数据,实证分析高管薪酬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研究高管薪酬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过去关于高管薪酬与企业创新效率关系的研究文献极少,而高管薪酬与研发支出、企业绩效、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较多;(2)将高管薪酬细分为货币性薪酬、权益性薪酬、薪酬结构和薪酬差距四个方面,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加细致的研究高管薪酬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3)研究企业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创新效率。增加企业的创新投入并不意味着带来更高的创新收益,单独研究创新投入或创新产出容易造成研究的偏差,并且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提高资源的转化率对企业经营更加重要。本文综合运用创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有效契约理论、激励相容理论、锦标赛理论以及公平理论进行理论分析,实证检验高管薪酬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为:(1)高管货币性薪酬和权益性薪酬均与企业创新效率正相关,相对于权益性薪酬,货币性薪酬与企业创新效率的相关性更强。提高货币性薪酬是对高管能力和努力的认可,增强高管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激励高管为企业创造收益。权益性薪酬使高管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激励高管更加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致力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有效缓解高管创新动力不足的难题;(2)高管权益性薪酬与货币性薪酬的比值与企业创新效率正相关。由于货币性薪酬具有刚性的特点,权益性薪酬更具弹性,因此权益性薪酬与货币性薪酬的比值越大,说明高管的薪酬水平越高,对高管的激励作用就越强,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3)高管团队不同层级之间,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效率呈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企业适当提高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差距,会对高管产生强激励作用,促进高管团队的内部竞争,有利于激发高管的创新精神,但过大的薪酬差距会引发较低层级管理人员的不满,挫伤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团队合作,损害企业的凝聚力。
【关键词】:创新效率 货币性薪酬 权益性薪酬 薪酬结构 薪酬差距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F273.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21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3-17
- 1.1.1 选题背景13-15
- 1.1.2 研究意义15-17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17-19
- 1.2.1 研究内容17-18
- 1.2.2 研究框架18-19
- 1.3 研究方法19-20
- 1.3.1 文献研究法19-20
- 1.3.2 多元回归分析法20
- 1.4 创新点20-21
- 第2章 文献综述21-33
- 2.1 薪酬契约有效性的讨论21-23
- 2.1.1 国外文献回顾21-22
- 2.1.2 国内文献回顾22-23
- 2.2 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23-25
- 2.2.1 国外文献回顾23-24
- 2.2.2 国内文献回顾24-25
- 2.3 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25-28
- 2.3.1 国外文献回顾25-26
- 2.3.2 国内文献回顾26-28
- 2.4 高管薪酬与创新投资28-30
- 2.4.1 国外文献回顾28-29
- 2.4.2 国内文献回顾29-30
- 2.5 文献评述30-33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33-48
- 3.1 概念界定33-35
- 3.1.1 创新效率33
- 3.1.2 货币型薪酬33-34
- 3.1.3 权益性薪酬34
- 3.1.4 薪酬结构34-35
- 3.1.5 薪酬差距35
- 3.2 理论基础35-42
- 3.2.1 创新理论35-36
- 3.2.2 委托代理理论36-38
- 3.2.3 有效契约理论38
- 3.2.4 激励相容理论38-39
- 3.2.5 锦标赛理论39-41
- 3.2.6 公平理论41-42
- 3.3 研究假设42-46
- 3.3.1 高管薪酬水平与创新效率42-44
- 3.3.2 高管薪酬结构与创新效率44-45
- 3.3.3 高管薪酬差距与创新效率45-46
- 3.4 本章小结46-48
- 第4章 研究设计48-53
- 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48-49
- 4.2 变量定义49-52
- 4.2.1 被解释变量49
- 4.2.2 解释变量49-50
- 4.2.3 控制变量50-52
- 4.3 模型构建52
- 4.4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53-62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53-55
- 5.2 相关性分析55-56
- 5.3 多元回归分析56-60
- 5.3.1 高管薪酬水平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56-57
- 5.3.2 高管薪酬结构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57-59
- 5.3.3 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59-60
- 5.4 稳健性检验60
- 5.5 本章小结60-62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62-67
- 6.1 研究结论62-63
- 6.2 研究启示63-65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8-79
- 致谢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企创新效率偏低[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年47期
2 韩江波;;浅析提高自主创新效率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2期
3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岳良运;;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08期
4 王犁;张焕明;;区域科技自主创新效率及其收敛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5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6 张洪辉;夏天;王宗军;;公司治理对我国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03期
7 樊华;;中国省际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2期
8 刘思明;赵彦云;侯鹏;;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效率——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9 樊华;周德群;;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1期
10 朱雪珍;;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研究——基于苏州市中小企业样本数据[J];商场现代化;2012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文;张建华;;解析后危机时代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不均衡——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方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卢博科;唐清泉;;基于松弛投入产出的中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赵惠芳;李伟卫;徐晟;王冲;;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专利创新效率差异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志学;王小凡;王毓军;;东、西部科技创新效率比较及互动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洁;李鹏;张运华;;基于专利视角的高校知识创新效率测算与预测研究[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8-2005[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7 李礼;卢博科;;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邵云飞;欧阳青燕;唐小我;;西部中心城市自主创新效率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高鹏;张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比较分析[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丁勇;苟大舜;;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延兵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股权激励是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潘九根;提升股市制度创新效率[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杞人;广东以方法创新提升自主创新效率和效益[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潇潇;中国创新效率指数占据榜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记者 罗晖;中国创新效率排名第一[N];科技日报;2012年
6 黄群慧;切实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郑燃 采写;简化营运 提升创新效率[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8 蔡兵;让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形成良性互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冯竞;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王成应 通讯员 朱丽静;全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为21.5[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庄涛;资源整合视角下官产学研三螺旋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任海芝;环境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王孝炯;基于效率优化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洪嵩;政府R&D资助、企业R&D投入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慧;河南省科技创新系统效率及提升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吴朝影;科技创新效率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汪丽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许夏欣;创新效率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欧;湖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6 李秋月;基于省域视角的高校创新效率实证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7 陈炳华;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江苏省R&D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8 胡广;二阶段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9 陈金泽;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10 王英力;物化和非物化国际R&D溢出对我国工业创新效率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高管薪酬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0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