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网络嵌入视角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8 05: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集群作为特定区域内企业聚集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合作网络产生的协同效应,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仅有利于提升区域的竞争力水平,更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力量,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助于调整我国传统产业结构,提高行业附加值,增加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产业集群,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聚企业、高校、中介及其他各种机构形成集群内部的创新网络,各行为主体都嵌入在集群网络之中,从网络嵌入视角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为集群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良好氛围,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提高集群创新能力,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推动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网络嵌入性理论、吸收能力等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基于Citespace从知识图谱视角对产业集群创新进行了研究。随后阐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汇总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政策,通过产业集群集聚度测度模型,刻画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聚度,从以上三个角度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其次,本文重点探讨了网络嵌...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网络嵌入视角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图

分布图,产业集群,年度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13图2.1是笔者根据检索文献数据,绘制得到的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发文量年代分布图,其清晰地显示出2002-2019年文献发文量情况: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始于2002年,从2003至2005年的4年间,论文发表数量较少,总计只有119篇,说明在这一阶段学界对产业集群创新研究的关注度不高,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产业集群创新研究是伴随着产业集群研究发展而发展的,2002年前后也正是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的初始阶段。2006-2009年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的快速上升期,2006年的发文量在达到49篇后,2009年上升至189篇,说明学界开始对该领域给予了高度关注。2015年开始发文量趋势有所减缓并逐年下降,对于产业集群创新的研究也所减缓,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业集群研究也涌现出一些新的课题,如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与全球网络、与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等,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产业集群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图2.1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年度发文量(2002-2019)(2)核心作者分析在对搜集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得到产业集群创新研究的作者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2)。图中显示的是频次4及以上,同时发文量在10篇及以上的高产核心作者及其发文量(见表2.2)。从表中可以发现,作者魏江的发文量为25篇,是该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魏江教授是我国较早提出“集群创新系统”的学者,在产业集群创新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刘友金、杨皎平为16篇,张永安、胡汉辉为15篇,邵云飞、钟书华、陈国宏、牟绍波、王雷等都在10篇以上,另外如曾刚、毛才盛、高长元、吉敏等也都是高产作者,这些学者在产业集群创新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知识图,产业集群,作者,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14图2.2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作者共现知识图谱表2.2发文量前十作者表序号作者篇数1魏江252刘友金163杨皎平164张永安155胡汉辉156邵云飞127钟书华118陈国宏119牟绍波1010王雷10(3)文献的机构分布通过运行CiteSpace得到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3),研究机构用图谱中的节点代表,机构发文量用节点的大小代表,机构的合作研究情况用节点之间连线进行表示。从图谱中可以发现,显示的节点共有1075个,节点连线有603条,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得到学术团体的广泛关注,机构之间存在广泛合作。表2.3列出了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其中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发文量为33篇,为发文量最高的研究机构,作为我国创新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创新研究基地,20年前就意识到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围绕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开始研究。在产业集群研究上,开始形成“浙大流派”,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吴晓波教授、魏江教授、蔡宁教授为首的创新基地团队观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基于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分析[J]. 王燕,孙超.  经济问题探索. 2019(10)
[2]众创背景下企业集群创新的案例研究——以荣事达集团为例[J]. 王山,张慧慧,李义良,奉公.  管理学报. 2019(05)
[3]“互联网+”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基于网络化关系的视角[J]. 卫军英,吴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4)
[4]区域环境对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创新网络的中介作用[J]. 李丹,刘春红,李康.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3)
[5]广州市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J]. 严帅,张紫君,张青阳,张梦帆,封殿胜.  科技管理研究. 2019(01)
[6]持续创新研究主题及其动态演变——基于CITESAPCE的知识图谱分析[J]. 陈云,杜鹏程,王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17)
[7]产业集群网络嵌入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J]. 刘荷.  东南学术. 2018(05)
[8]创新网络非核心企业学习意图对知识反哺的作用机制研究[J]. 王慧,安立仁,张晓明.  经济体制改革. 2018(03)
[9]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美日法为例[J]. 童心,陶武杰.  改革与战略. 2018(05)
[10]集群网络结构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吸收能力是中介变量吗?[J]. 戴勇,朱桂龙,刘荣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09)



本文编号:3217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217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