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公司D车间精益生产改进研究
本文关键词:V公司D车间精益生产改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简称LP)起源于日本丰田公司的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简称TPS),被公认为当今制造业最先进的制造方式,它的目标是消除在整个生产运营活动中的一切浪费,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零缺陷、零库存,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本文研究对象为V公司的D车间,通过分析V公司D车间的生产运营管理现状,研究V公司D车间应用精益思想的理论及精益生产的工具来进行设计精益生产改进的方案并实施,帮助工厂快速有效实施精益生产,解决当前D车间生产运营所面临的挑战,进而为提升V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的方法和论文的逻辑框架。第二部分是精益生产理论综述,结合国内外对精益生产的研究应用,初步阐述了精益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V公司D车间精益生产的现状描述,向读者介绍了V公司D车间基本概况,D车间生产系统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第四部分为对精益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组织架构,人员培训,生产体系中的基础、JIT与自动化几个方面来分析当前精益生产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针对V公司D车间精益生产存在的问题,设计精益生产改进的方案。第六部分是实施精益生产改进的建议。最后第七部分为论文研究的结论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提出要想成功推行精益生产,关键要深刻了解公司自身问题,结合精益生产的思想和方法,制定切实可靠的精益生产策略。同时,希望本文研究的结论能有助于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推行精益生产体系积累经验,进而为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制造效率及质量管理水平,不断降低运营成本来保证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精益生产 精益思想 现场改善 看板拉动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6
- 摘要6-20
- Chapter I Introduction20-24
- 1.1 Background20-21
- 1.2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21-22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22
- 1.3.1 Literature Induction22
- 1.3.2 Investigation22
- 1.4 Thesis Structure22-24
- Chapter II Lean Production Theory Review24-34
- 2.1 Lean Production Theory Summary24-31
- 2.1.1 Origin of Lean Production24-26
- 2.1.2 Lean Thinking26
- 2.1.3 Lean Production System26-27
- 2.1.4 Tools of Lean Production Technology27-31
- 2.2 Domestic and Abroad Research31-34
- 2.2.1 Abroad Research31-32
- 2.2.2 Domestic Research32-34
- Chapter III Status Quo of Lean Production at V Company D Workshop34-48
- 3.1 Company Profile34-35
- 3.1.1 Introduction of V Company34-35
- 3.1.2 Introduction of V Company D Workshop35
- 3.2 Introduction of V Company Lean Production System35-38
- 3.3 Status Quo of Lean Production at V Company D workshop38-48
- 3.3.1 Current Production Scale38
- 3.3.2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V Company and D Workshop38-41
- 3.3.3 Status Quo of 5S41
- 3.3.4 Current KPIs of V Company D Workshop41-48
- Chapter IV Analysis on Status Quo of Lean Production48-57
- 4.1 Analysis o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ssue48
- 4.2 Analysis on Employees Training Issue48-49
- 4.3 Analysis on 5S Status Quo49-50
- 4.4 Analysis on KPIs50-55
- 4.4.1 Analysis on CSR and Premium Freight50-51
- 4.4.2 Analysis on CLR TLR and DNQC/sales51
- 4.4.3 TRP Breakdowns and Micro-stoppages & Technical Slowdowns51-53
- 4.4.4 Analysis on DLE53-54
- 4.4.5 Analysis on Stock54-55
- 4.5 Summary55-57
- Chapter V Design of Lean Production Improvement Scheme57-67
- 5.1 Lean Production System Improvement Guiding Principles57
- 5.2 Design of Improvement Scheme57-67
- 5.2.1 Establish Structure of Lean Production System Improvement58
- 5.2.2 Adjust Organization Structure58-59
- 5.2.3 Introduce Lean Thinking59-62
- 5.2.4 Improve Foundations of Genba Kaizen62-63
- 5.2.5 Improvement of Continuous Physical Flow63-65
- 5.2.6 Establish Information Flow—Kanban System65-66
- 5.2.7 Standardization and Execution66-67
- Chapter VI Suggestions of Implementing Improvement67-95
- 6.1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djustment67-68
- 6.1.1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djustment67
- 6.1.2 Organization Operation Efficiency Improvement67-68
- 6.2 Conduct Lean Thinking and Lean Production Kaizen Tools Training68
- 6.3 Improvement of Genba Kaizen Foundation68-77
- 6.3.1 5S Improvement68-75
- 6.3.2 TPM Improvement75-77
- 6.4 Value Stream Mapping77-79
- 6.5 Ensure Continuous Physical Flow79-89
- 6.5.1 Leveling Production79-84
- 6.5.2 Apply Visual Reorder (VRO)84-85
- 6.5.3 Auto Quality85-89
- 6.6 Establish Kanban System89-92
- 6.6.1 Prerequisites of implement Kanban89-90
- 6.6.2 Implement Kanban system90-91
- 6.6.3 Apply Built To Truck91-92
- 6.7 Standardized Work and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92-93
- 6.8 Visual Management93-95
- Chapter VII Conclusion and Research Prospects95-97
- 7.1 Conclusion95
- 7.2 Research Prospects95-97
- REFERENCE97-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静;实施精益生产确保优质交付[J];车间管理;2002年04期
2 孙林岩 ,汪建 ,曹德弼;精益生产及其在先进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07期
3 时东艳,程龙生;精益生产和6σ管理[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年01期
4 闫俊伢 ,邹震;精益生产的魔力[J];电子商务;2004年05期
5 西蒙;精益生产 以人为本[J];发明与创新;2004年11期
6 罗振璧,张书桥,王志华;精益生产的竞赛(上):正确理解精益生产[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5年02期
7 方明;精益生产新模式[J];现代制造;2005年10期
8 陈心德;构建精益企业 实现精益生产[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蒋美仙,林李安,张烨;精益生产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12期
10 陈亚绒;逐步实施精益生产[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明;;生产现场系统化改善的应用性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郑凯;;以精益生产为载体 深化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A];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3 武淑萍;;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应用现状[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周大林;;浅谈精益生产基本原则[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学光;;船舶精益生产和现代化[A];2011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工艺学术委员会造船企业精益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冯海明;;关于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杨光薰;乔立红;张希伦;贾作辉;;从成组技术到精益生产向大规模定制方向前进[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文飞;党英峰;;步入精益生产时代[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礼;刘顺强;;精益生产在美利信压铸公司中的应用[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忠发;雒孟刚;;信息化条件下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探究与构建[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继征;精益生产,离我们有多远[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徐凤英;推进精益生产 拉动管理创新[N];中国航空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永;渐脱福特制阴影 广州本田与精益生产零距离[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何成;安大公司全面实施精益生产管理[N];中国航空报;2006年
5 郭旭之;开展精益生产 促进快速发展[N];中国航空报;2006年
6 伍晖;泛华厂实施精益生产取得阶段性成果[N];中国航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林育智;“轴承企业远没达到精益生产”[N];机电商报;2007年
8 谭建伟;精益生产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金志良邋蒋松羊;杰克:“精益生产”出“双赢”[N];台州日报;2007年
10 曲小研;精益生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N];消费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洪亮;离散制造企业精益生产实施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车建国;多品种小批量下精益生产系统的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郭宏斌;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卷烟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优化及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周延虎;精益六西格玛集成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宫伟军;流态产品的大规模定制与精益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精益生产在海尔的应用与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刘红军;制造业实施精益生产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陈胜;新达公司精益生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张瑞兴;基于持续改善推进精益生产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李登记;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换模过程改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王立柱;精益生产在亚特公司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郭志勇;Y公司精益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顾啸峰;精益生产工具和测量指标在万向节生产线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先进;X公司信号源生产线精益生产再造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王建罡;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中的实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V公司D车间精益生产改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2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