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员工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09:32
随着市场经济进入复杂、全球化的时代,知识逐渐成为组织中最有价值、最具战略性的资源之一。由于知识共享可以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收益,许多企业对其进行投资,将大量时间和资金用于改进知识管理举措,如积极开发知识管理系统(KMS),并使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促进知识的收集、存储、共享和传播。然而许多知识管理系统却未能有效促进知识共享,究其原因,在于知识尤其隐性知识是组织的一种竞争优势和战略资源,那么显然它也是员工在企业中的组织地位或竞争优势的来源。拥有特定知识的人可以在组织中享受一些福利和独特的地位,而与他人分享知识则会对其地位或优势产生影响。在企业中,员工共享隐性知识是一种复杂的人际交互行为,因其涉及到“社会困境”问题而引发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现有关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研究,大多数都是采用实证或模型分析方法,缺乏动态性和实时性。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员工共享隐性知识的交互过程会导致其结果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考虑到这些问题,多智能体模拟方法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其适合模拟研究对象在群体中的交互行为及动态演化。本研究旨在以企业内部的员工隐性知识共享为研究对象,综合运...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SECI模型(来源:Nonaka,1998)
以及员工在企业中的组织地位对心理契约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是否存在着调节效应。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如图3-1 所示:图 3-1 员工隐性知识共享实证概念模型3.3 研究方法3.3.1 研究样本与程序本文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对湖北多家企业的员工进行了问卷发放和数据收集。企业类型主要有新能源、计算机、电子、通信等高新技术类行业。选择向这些类型公司的员工作为知识共享主体来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首先,在这些高新技术类的企业,具体工作如研发或专业技术等岗位,对知识的专业水准要求较高,这就凸显了知识的价值和竞争优势;其次,为了维护自己在公司以及部门的地位,可能在工作中会出现刻意不共享或隐藏自己所熟悉的知识技能;第三,员工对于组织的不
67图 4-1 模拟结果从图中可以发现,当参数满足 b c 2δ sc2δ 时,(共享,不共享)衡,表明在该参数条件下,员工 1 越愿意参与隐性知识共享,参与博弈的即员工 2 越不会参加共享。从式(4.3)、(4.4)可以得到: π1(p) pq.bc2s/ (1 q)(b c s) q(b δ) b c s q.bc2δ/ (4 π2(q) qp.bc2s/ (1 p)(b c s) p(b δ) b c s p.bc2δ/ (4当b c 2δ 成立时,即bc2δ 0 成立,因此 q 越大, 1( ) 越小;p 越(q)q越小,因此博弈双方在纳什均衡状态时采取的行动是相反的。当 b 30 c 20 δ 4 s 8 时,参与隐性知识共享与不参与隐性知识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三角模糊矩阵博弈分析[J]. 肖汉杰,彭定洪,桑秀丽. 科技管理研究. 2015(24)
[2]团队成员地位与知识分享行为:基于动机的视角[J]. 胡琼晶,谢小云. 心理学报. 2015(04)
[3]组织中地位、地位赋予方式与员工创造性产出——来自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实证研究[J]. 刘智强,李超,廖建桥,龙立荣. 管理世界. 2015(03)
[4]基于Multi-Agent的创新型组织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J]. 单汨源,冯彦,张人龙. 科技管理研究. 2014(17)
[5]中介效应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方法及其应用[J]. 陈瑞,郑毓煌,刘文静. 营销科学学报. 2013(04)
[6]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类型及进化博弈模型[J]. 刘臣,单伟,于晶. 科研管理. 2014(02)
[7]基于前景理论与多Agent模拟的KIBS员工合作与冲突行为研究[J]. 付玓瓅,胡斌. 中国管理科学. 2013(03)
[8]知识位势、隐性知识分享与科研团队激励[J]. 蔡珍红. 科研管理. 2012(04)
[9]知识员工心理契约、组织信任与知识共享意愿[J]. 卢福财,陈小锋. 经济管理. 2012(04)
[10]权力距离导向与员工建言:组织地位感知的影响[J]. 周建涛,廖建桥. 管理科学. 2012(01)
博士论文
[1]网络演化博弈机制设计与应用研究[D]. 李娅.西南大学 2014
[2]基于社会动力学的文化规范演化的模拟研究[D]. 朱侯.华中科技大学 2014
[3]知识员工心理契约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研究[D]. 陈小锋.江西财经大学 2012
[4]组织内部知识网络的结构及知识共享博弈研究[D]. 刘臣.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5]非合作博弈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 樊斌.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地位竞争动机对团队知识共享和团队创新的影响[D]. 莫文杰.南京大学 2016
[2]基于BDI模型的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群体行为分析与仿真[D]. 夏子然.南京理工大学 2015
[3]面向Agent软件工程方法研究[D]. 魏永山.山东科技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46842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SECI模型(来源:Nonaka,1998)
以及员工在企业中的组织地位对心理契约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是否存在着调节效应。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如图3-1 所示:图 3-1 员工隐性知识共享实证概念模型3.3 研究方法3.3.1 研究样本与程序本文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对湖北多家企业的员工进行了问卷发放和数据收集。企业类型主要有新能源、计算机、电子、通信等高新技术类行业。选择向这些类型公司的员工作为知识共享主体来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首先,在这些高新技术类的企业,具体工作如研发或专业技术等岗位,对知识的专业水准要求较高,这就凸显了知识的价值和竞争优势;其次,为了维护自己在公司以及部门的地位,可能在工作中会出现刻意不共享或隐藏自己所熟悉的知识技能;第三,员工对于组织的不
67图 4-1 模拟结果从图中可以发现,当参数满足 b c 2δ sc2δ 时,(共享,不共享)衡,表明在该参数条件下,员工 1 越愿意参与隐性知识共享,参与博弈的即员工 2 越不会参加共享。从式(4.3)、(4.4)可以得到: π1(p) pq.bc2s/ (1 q)(b c s) q(b δ) b c s q.bc2δ/ (4 π2(q) qp.bc2s/ (1 p)(b c s) p(b δ) b c s p.bc2δ/ (4当b c 2δ 成立时,即bc2δ 0 成立,因此 q 越大, 1( ) 越小;p 越(q)q越小,因此博弈双方在纳什均衡状态时采取的行动是相反的。当 b 30 c 20 δ 4 s 8 时,参与隐性知识共享与不参与隐性知识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三角模糊矩阵博弈分析[J]. 肖汉杰,彭定洪,桑秀丽. 科技管理研究. 2015(24)
[2]团队成员地位与知识分享行为:基于动机的视角[J]. 胡琼晶,谢小云. 心理学报. 2015(04)
[3]组织中地位、地位赋予方式与员工创造性产出——来自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实证研究[J]. 刘智强,李超,廖建桥,龙立荣. 管理世界. 2015(03)
[4]基于Multi-Agent的创新型组织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J]. 单汨源,冯彦,张人龙. 科技管理研究. 2014(17)
[5]中介效应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方法及其应用[J]. 陈瑞,郑毓煌,刘文静. 营销科学学报. 2013(04)
[6]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类型及进化博弈模型[J]. 刘臣,单伟,于晶. 科研管理. 2014(02)
[7]基于前景理论与多Agent模拟的KIBS员工合作与冲突行为研究[J]. 付玓瓅,胡斌. 中国管理科学. 2013(03)
[8]知识位势、隐性知识分享与科研团队激励[J]. 蔡珍红. 科研管理. 2012(04)
[9]知识员工心理契约、组织信任与知识共享意愿[J]. 卢福财,陈小锋. 经济管理. 2012(04)
[10]权力距离导向与员工建言:组织地位感知的影响[J]. 周建涛,廖建桥. 管理科学. 2012(01)
博士论文
[1]网络演化博弈机制设计与应用研究[D]. 李娅.西南大学 2014
[2]基于社会动力学的文化规范演化的模拟研究[D]. 朱侯.华中科技大学 2014
[3]知识员工心理契约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研究[D]. 陈小锋.江西财经大学 2012
[4]组织内部知识网络的结构及知识共享博弈研究[D]. 刘臣.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5]非合作博弈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 樊斌.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地位竞争动机对团队知识共享和团队创新的影响[D]. 莫文杰.南京大学 2016
[2]基于BDI模型的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群体行为分析与仿真[D]. 夏子然.南京理工大学 2015
[3]面向Agent软件工程方法研究[D]. 魏永山.山东科技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46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24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