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基于知识流动的分布式创新演化及关系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12:45
  分布式创新是现代企业面对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的挑战所构建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首先从企业间知识流动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影响分布式创新的关键因素,包括知识源因素、知识属性因素及情景因素三方面。接着建构知识集聚、知识创造及知识优势生成的三阶段动态演化过程模型。最后提出两层面的关系治理行为:一是各阶段内部关系治理,包括知识集聚阶段的知识共享、知识创造阶段的知识整合及知识优势生成阶段的知识场;二是各阶段之间的关系治理,知识网络的管理能力是其中重要的调节性变量。研究尝试打开企业利用各方资源生成知识优势的分布式创新"黑箱"。 

【文章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2020,40(1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图文】:

基于知识流动的分布式创新演化及关系治理研究


图5 分布式创新中的关系治理

知识流动,创新模式


Teece[12]提出在跨国企业母子公司技术转移过程中伴随有企业间知识转移的现象,实质上是母子公司基于技术创新的需求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知识流动过程。目前知识流动的研究范畴主要集中于个体、企业、跨国集团及知识网络4个方面[13-16],分布式创新中的知识流动是围绕主导企业的创新需求,通过知识在参与创新任务的其他主体,如合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之间的流动与转移而形成的知识共享与知识优势。在分布式创新模式中,主导企业为了寻求某项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创新而与分布在全球的其他企业、知识组织间进行分工协作,达成市场契约,各创新主体间,如主导企业、利益相关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由于知识资源的异质性与互补性形成知识需求源与供给源,通过知识资源在供给源与需求源间的动态流动,既能够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缩短产品创新的生命周期,同时又能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随着分布式创新中的组织间合作不断深入,知识供给源与需求源间的知识流动越来越频繁,逐渐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开放式的创新网络——知识网络。在知识网络中,主导企业是核心需求源,分工合作的其他利益相关企业是次生需求源,大学及科研院所是主要的知识供给源,政府公共机构、金融组织及科技中介所为知识流动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组织供给源与需求源间为了实现异质性与互补性知识的流动、共享、转化及创造,通过建立知识战略同盟关系进行分工合作,形成社会契约,既约束各方行为,避免“搭便车”的投机主义,同时又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促成知识的螺旋式创造。具体如图1所示。从图1可见,分布式创新模式共涉及知识需求、知识供给及知识辅助3类子系统以及4种类型的知识流动,分别是知识需求子系统内部知识流动、知识供给子系统内部知识流动、知识需求与供给子系统间的知识流动、知识子系统内部与子系统间的复杂知识流动。在分布式创新模式中,要保障知识需求源与供给源间知识流动的持续顺利进行,需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的关键性因素:

创新知识,知识流动,阶段,主导企业


知识集聚是分布式创新知识流动演化的起点,主导企业根据创新任务及所需资源的一致性匹配原则将创新任务进行分解与知识分工,参与创新活动的其他企业或知识组织承担相应的任务并拥有完成该任务的异质性知识,主导企业通过契约机制或股权关系完成知识跨时空的聚结。具体如图2所示,实线表示的是各方组织间的直接知识流,体现为显性知识的流动;虚线指代的是通过组织间的交互学习过程所形成的衍生知识流,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知识的流动。在分布式创新合作初期,由于组织文化与知识距离的差异,各方组织的知识资源,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有较大的障碍,此时的知识流动更多表现在异质性知识资源在各方主体空间上的转移,如主导企业?相关企业、主导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间的知识流动,而双方并没有真正领会各自的知识资源;随着创新合作的深入,各方组织可以通过交互性学习机制,解构、转换且重构转移后的知识资源,使知识扩散至整个分布式创新的知识网络中。在交互学习过程中,各方组织既转移了显性知识,同时又通过组织员工面对面的经验交流与分享促成了隐性知识的流动,形成了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的知识网络库,如通过主导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主导企业与相关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业的交互学习过程,分散于各创新主体的知识得到聚集并形成了分布式创新网络的知识网络库;最后,各方组织根据契约机制或股权关系,从知识网络库中提取自己所需的与创新任务相匹配的资源,知识在分布式创新网络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聚集,为下阶段知识创造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3.2 知识创造阶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多维智慧屋技术及应用[J]. 张悟移,杨伟.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02)
[2]知识进化、惯例演化下的国际新创企业组织能力提升——以天士力国际营销控股有限公司为例[J]. 许晖,王琳.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07)
[3]基于双阶段扩散的知识网络知识流动模型及仿真[J]. 张江甫,顾新.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05)
[4]“S-A-C”视角下分布式创新及其知识共享的理论探析[J]. 杨坤.  科学学研究. 2013(05)
[5]企业分布式创新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 陈劲,金鑫,张奇.  科研管理. 2012(06)



本文编号:3477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477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e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