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式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21 22:39
  生产者责任延伸(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简称EPR)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政策,该制度将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到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处理和再生利用阶段。基于产品层面的实然考虑,建立了EPR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不同产品实施EPR的费效情形,并针对不同费效情形探讨了EPR制度的实施方式。结果表明:当呈现循环收益大于私人成本的情形时,市场可以自发地调节废品的回收、处置与循环利用,EPR制度实施方式应以市场调节方式为主,并辅之政府的财政税收等经济调节措施;当呈现私人收益小于私人成本,公共收益居多的情形时,EPR制度实施方式应以政府经济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当呈现成本刚开始可能高于收益,但采用合理方式可将成本控制在收益范围内,远期将出现收益的情形时,EPR制度实施方式应以政府强制回收的方式为主,并辅之经济调节措施;当呈现没有合理且经济的方式将成本控制在收益范围内的情形时,严格来说这是一种不符合效率的情况,不应该实施EPR制度,应当根据废品危害程度的大小,分别采取禁止生产或不予规制的举措。 

【文章来源】: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0,27(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式的实证分析


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的成本效益分析

情形,产品,成本,效率标准


表1 A、B、C、D 4种产品废品循环回收利用的收益 与成本假定(单位:元)Table 1 Benefit and cost assumption of recycling four kinds of waste products of A,B,C and D(unit:yuan) 收益与成本 A B C D 避免直接损失(公共收益) 4 6 2 8 循环收益(私人收益) 8 4 4 2 成本 7 9 12 35依据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标准,当EPR制度的实施效益能够大于其成本,或者一定程度上收益可以补偿其成本时,EPR制度便遵循了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标准。根据前面不同的计算结果可见,不同产品在实施EPR制度时,可能会出现4种效益情形,具体见表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式差异及绩效评价[J]. 任文举.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2]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式选择的市场效应——基于企业层面的经济学分析[J]. 陆辉,白晓革.  中国市场. 2008(06)



本文编号:3545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545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1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