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给技术提升影响企业创新模式转变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7 17:54
配给(Distribution),定义为将产品配送给客户,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配给技术的提升,不仅通过不断降低配给成本而促进经济增长,也对塑造经济增长创新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一个两阶段双寡头古诺竞争模型研究在市场竞争相互作用的机制下,配给技术提升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结果表明:一方面配给技术的提升增加企业创新R&D的投入,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从流程(工艺)创新向质量不断提高的产品创新模式转变。因此,我国应不断加强高铁等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使配给技术不断提高,从而激励企业从量的竞争不断向质的竞争转变,以助于实现我国高质量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评述
三、模型的建立及假设
四、均衡分析
(一)创新类型I:降低成本的流程(工艺)创新
(二)创新类型II:提高质量的产品创新
五、数值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一)单位配给成本和“冰山”成本对两种创新模式的影响
(二)新产品提供服务质量的变化对创新模式转变的影响
(三)新产品与标准产品在纵向上的差异度对创新模式转变的影响
六、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基建”建设,降低配给成本
(二)加强智慧物流网络建设,降低物流成本
(三)加快配给技术的不断提升,助推企业从量的竞争向质的竞争转变
七、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J]. 刘亮,李廉水,刘军,程中华. 经济评论. 2020(02)
[2]交通条件、城市规模和劳动技能匹配效应[J]. 郑腾飞,柯善咨. 财经研究. 2019(11)
[3]运输成本、异质性企业迁移与区域平衡发展——基于集聚与增长整合理论的研究[J]. 杨开忠,董亚宁,顾芸.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9(10)
[4]运输成本、生产率差异与我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J]. 王家庭,曹清峰,宋顺锋. 经济学(季刊). 2019(03)
[5]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分析——以旅游产业为例[J]. 吴江,贾元华,于帅,郭月.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6]关税传导、国内运输成本与零售价格——基于高铁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孙浦阳,张甜甜,姚树洁. 经济研究. 2019(03)
[7]时间成本、城市规模与人均经济增长——基于铁路时刻数据的实证分析[J]. 逯建,杜清源,孙浦阳. 管理世界. 2018(05)
[8]信息技术、人力资本和创业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微观企业的实证研究[J]. 王莉娜,张国平.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04)
[9]运输成本内生动态化的经济地理增长模型[J]. 董亚宁,杨开忠,杨书.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8(02)
[10]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综合框架[J]. 张勋,王旭,万广华,孙芳城. 经济研究. 2018(01)
本文编号:3732411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评述
三、模型的建立及假设
四、均衡分析
(一)创新类型I:降低成本的流程(工艺)创新
(二)创新类型II:提高质量的产品创新
五、数值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一)单位配给成本和“冰山”成本对两种创新模式的影响
(二)新产品提供服务质量的变化对创新模式转变的影响
(三)新产品与标准产品在纵向上的差异度对创新模式转变的影响
六、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基建”建设,降低配给成本
(二)加强智慧物流网络建设,降低物流成本
(三)加快配给技术的不断提升,助推企业从量的竞争向质的竞争转变
七、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J]. 刘亮,李廉水,刘军,程中华. 经济评论. 2020(02)
[2]交通条件、城市规模和劳动技能匹配效应[J]. 郑腾飞,柯善咨. 财经研究. 2019(11)
[3]运输成本、异质性企业迁移与区域平衡发展——基于集聚与增长整合理论的研究[J]. 杨开忠,董亚宁,顾芸.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9(10)
[4]运输成本、生产率差异与我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J]. 王家庭,曹清峰,宋顺锋. 经济学(季刊). 2019(03)
[5]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分析——以旅游产业为例[J]. 吴江,贾元华,于帅,郭月.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6]关税传导、国内运输成本与零售价格——基于高铁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孙浦阳,张甜甜,姚树洁. 经济研究. 2019(03)
[7]时间成本、城市规模与人均经济增长——基于铁路时刻数据的实证分析[J]. 逯建,杜清源,孙浦阳. 管理世界. 2018(05)
[8]信息技术、人力资本和创业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微观企业的实证研究[J]. 王莉娜,张国平.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04)
[9]运输成本内生动态化的经济地理增长模型[J]. 董亚宁,杨开忠,杨书.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8(02)
[10]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综合框架[J]. 张勋,王旭,万广华,孙芳城. 经济研究. 2018(01)
本文编号:3732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73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