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冗余资源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7 13:55
近年来,中国企业研发支出总量逐年攀升,2015年至今一直位列全球第二。然而,高研发投入并未给中国带来与之相符的创新成果产出。为扭转国家在研发创新领域“大而不强”的被动局面,探究如何有效增强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问题迫在眉睫。企业的创新活动离不开资源支持,冗余资源是企业持有的资源与经营所需资源之差,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与内部冲突的“缓冲剂”,也是企业进行战略扩张与创新活动的资源基础。现有研究关于冗余资源对创新效率影响作用的探讨并不充分,缺乏对冗余资源影响创新效率的传导中介研究,无法回答冗余资源能否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影响创新效率。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搜集、整理和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战略管理理论分析冗余资源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阐述费用粘性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并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以我国2008-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多元回归分析和随机边界模型等方法对所提假设展开实证检验。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冗余与人力资源冗余均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效率。此外,寻找并验证了“冗余资源—费用粘性—创新效...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0.2.1 研究方法
0.2.2 研究内容
0.3 研究的创新点
1 文献综述
1.1 冗余资源相关研究
1.1.1 冗余资源的定义
1.1.2 冗余资源的分类
1.1.3 冗余资源对创新的影响
1.2 创新效率相关研究
1.2.1 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的概念
1.2.2 创新效率的含义
1.2.3 创新效率的评价方法
1.2.4 创新效率研究进程
1.3 费用粘性相关研究
1.3.1 费用粘性的概念及研究脉络
1.3.2 费用粘性的成因
1.3.3 费用粘性的影响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理论基础
2.1.1 资源基础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技术创新理论
2.2 研究假设
2.2.1 冗余资源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2.2.2 费用粘性的中介作用
2.2.3 研究模型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样本
3.2 变量选取与测量
3.2.1 变量选取
3.2.2 变量测度
3.3 冗余资源的测量模型
3.3.1 财务冗余的测量
3.3.2 人力资源冗余的测量
3.4 费用粘性的测量模型
3.5 创新效率的测量模型
3.6 效率损失影响因素研究模型
3.7 中介效应检验模型
4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4.1 描述性统计
4.2 相关性分析
4.3 多元回归分析
4.3.1 冗余资源对创新效率的回归结果
4.3.2 费用粘性的中介作用检验结果
4.4 稳健性检验
4.5 进一步讨论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管理启示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810702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0.2.1 研究方法
0.2.2 研究内容
0.3 研究的创新点
1 文献综述
1.1 冗余资源相关研究
1.1.1 冗余资源的定义
1.1.2 冗余资源的分类
1.1.3 冗余资源对创新的影响
1.2 创新效率相关研究
1.2.1 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的概念
1.2.2 创新效率的含义
1.2.3 创新效率的评价方法
1.2.4 创新效率研究进程
1.3 费用粘性相关研究
1.3.1 费用粘性的概念及研究脉络
1.3.2 费用粘性的成因
1.3.3 费用粘性的影响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理论基础
2.1.1 资源基础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技术创新理论
2.2 研究假设
2.2.1 冗余资源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2.2.2 费用粘性的中介作用
2.2.3 研究模型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样本
3.2 变量选取与测量
3.2.1 变量选取
3.2.2 变量测度
3.3 冗余资源的测量模型
3.3.1 财务冗余的测量
3.3.2 人力资源冗余的测量
3.4 费用粘性的测量模型
3.5 创新效率的测量模型
3.6 效率损失影响因素研究模型
3.7 中介效应检验模型
4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4.1 描述性统计
4.2 相关性分析
4.3 多元回归分析
4.3.1 冗余资源对创新效率的回归结果
4.3.2 费用粘性的中介作用检验结果
4.4 稳健性检验
4.5 进一步讨论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管理启示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810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81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