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股利对公司投资过度与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金股利对公司投资过度与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投资过度 融资约束 现金股利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摘要】: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共同构成了财务决策的主要内容,企业面临的投资过度、融资约束和现金股利政策分别对应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投资、融资和分配活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三者活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研究相对独立,本文将三者之间通过股利政策相关联,对于探讨现金股利与投资过度和与融资约束的相关关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于MM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和投资过度的成因,借助股利理论中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股利迎合理论分析了现金股利政策对投资过度和融资约束的影响作用。描述了我国当前存在的投融资现状及现金股利政策的背景,结合2008年之后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不断出台的与再融资相关联的现金股利政策,使得探讨现金股利对投资融资的影响更具有现实价值。本文以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投资过度和融资约束现况,以及现金股利政策对二者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自由现金流充足的非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投资过度问题;(2)我国自由现金流缺乏的非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融资约束问题;(3)派发现金股利对于我国自由现金流充足的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过度问题起到了显著的缓解作用,但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缓解作用并不明显;(4)派发现金股利并未对自由现金流不足的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问题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针对上述结论,本文针对企业层面和国家政策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鼓励上市公司采用债务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股利证监会制定差异化的现金股利政策等。本文贡献主要在于建立了现金股利与融资约束和投资过度相关性研究的分析框架,该框架揭示了现金股利对后二者的影响机制。同时在借鉴Vogt(1994)和唐雪松(2007)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基础上,引入适合中国市场的成长性指标,并将样本按照公司性质(国有非国有)及现金流(高中低组)情况细分多类从而更加细化研究上市公司特征。
【关键词】:投资过度 融资约束 现金股利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5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6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4
- 1.4 本文的创新性14-16
- 2 主要理论及文献综述16-26
- 2.1 融资约束和投资过度概念界定16-17
- 2.2 文献综述逻辑图17
- 2.3 投资和融资约束理论17-20
- 2.3.1 MM理论17-18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18-20
- 2.4 股利理论20-22
- 2.4.1 信号传递理论20
- 2.4.2 代理成本理论20-21
- 2.4.3 迎合理论21-22
- 2.5 关于现金股利对投资过度和融资约束影响的文献综述22-26
- 2.5.1 关于现金股利与投资过度的文献综述22-23
- 2.5.2 关于现金股利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23-25
- 2.5.3 文献评述25-26
- 3 我国投融资及现金股利分配现状26-34
- 3.1 我国当前投融资背景26-30
- 3.1.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26-28
- 3.1.2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现状28-30
- 3.2 我国现金股利政策发展及分配现状30-34
- 4 理论分析与实证假说34-38
- 4.1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逻辑图34-35
- 4.2 投资过度和融资约束存在性分析及假说35-36
- 4.3 现金股利发放对于投资过度的影响分析及假说36
- 4.4 现金股利发放对于融资约束的影响分析及假说36-38
- 5 研究思路与设计38-54
- 5.1 模型选择和设计38-40
- 5.1.1 模型选择38-39
- 5.1.2 模型设计39-40
- 5.2 变量定义40-42
- 5.3 数据选择和描述性统计42-45
- 5.3.1 全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43-44
- 5.3.2 现金股利、融资约束和投资过度描述性统计44-45
- 5.4 相关性检验45-46
- 5.5 实证回归结果分析46-52
- 5.5.1 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的回归结果46-47
- 5.5.2 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投资过度存在性的回归结果47-50
- 5.5.3 现金股利对融资约束/投资过度影响的回归结果50-52
- 5.6 稳健性检验52-54
-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54-58
- 6.1 研究结论54-55
- 6.2 政策建议55-58
- 7 本文研究不足及展望58-59
- 参考文献59-62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2-64
- 学位论文数据集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献中,罗宏;上市公司现金股利行为:经验与实践[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05期
2 邵军;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年12期
3 徐新;;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稳定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6期
4 郭海芳;;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理论比较和现实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7年19期
5 李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08年20期
6 张雪南;;试析我国现金股利发放动因及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年08期
7 张文龙;李峰;郭泽光;;现金股利——控制还是掠夺?[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8 付代红;;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根源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9年12期
9 甘丽凝;;资产质量与现金股利关系评析[J];商场现代化;2010年10期
10 林川;曹国华;陈立泰;;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分配倾向——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雷;张杰;;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者与现金股利[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饶育蕾;李湘平;;迎合还是背离: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罗宏;;国有股权、现金股利与公司治理[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苏月中;;现金股利悖论:一个来自中国股市的实证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吕怀立;徐宗宇;;现金股利“悖论”:理论回顾与研究启示[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程帆;刘慧凤;;公司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配给股东了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何玉润;王茂林;;管理层权力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吗?——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对比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第二十二章 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分配行为[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9 闫永海;;董事会性别多元化与现金股利分配——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喻梦颖;肖淑芳;;股改前后,谁在导演现金股利的角色?[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军;宝钢股份拟派现金股利61.3亿元[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陈舒琦;正确核算特殊的“现金股利”[N];财会信报;2005年
3 刘利 朱绿琴 记者 朱彤;伊力品牌荣获500强现金股利真情回馈股东[N];科技日报;2006年
4 彭昕宁 佘风琴;购入股权含现金股利 会计与税务处理有无差异[N];中国税务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涂桂林;皖新传媒实现分配现金股利6370万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2002年业绩大幅增长[N];中国证券报;2003年
7 王立佳;投资企业收到现金股利该怎样确认投资收益[N];海峡财经导报;2008年
8 蔡臻欣;超过欧美亚股平均股利率今年将增长4.6%[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刘文斌 Q孟推,
本文编号:602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60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