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合关系及其对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企业竞合关系及其对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企业竞合关系 技术生态位 合作剩余分配 协同创新 效率
【摘要】: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竞合关系围绕技术生态位与合作剩余分配展开。企业的技术生态位关系可分为竞争型、互补型、寄生型三种主要类型,其中,因合作剩余分配为核心引发的利益关系调整难度,分别为竞争型最大、互补型最小、寄生型居中,对此,可分别通过"强政府+弱市场"、"弱政府+强市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政府+市场"互动模式来提升不同企业竞合关系下的协同创新效率。因此,在推动不同技术生态位关系的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时,政府部门必须全面考虑企业的竞合关系差异,然后采取不同政策措施,充分激发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技术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协同创新的高效率。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
【关键词】: 企业竞合关系 技术生态位 合作剩余分配 协同创新 效率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协同创新组织模式与激励机制研究》[编号:12JD2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73.1
【正文快照】: 推进协同创新是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随着我国协同创新战略有序推进,关于协同创新的研究也日益丰富,但从已有的文献看,关于协同创新的一个关键问题——协同创新效率问题-直未能有效地解决。-些学者构建的协同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主要针对客观结果,难以反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德明;韩智奇;邹思明;;协作研发网络结构对产业技术生态位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03期
2 吴绍波;顾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的治理模式选择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年01期
3 孙冰;袭希;余浩;;网络关系视角下技术生态位态势研究——基于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年04期
4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5 李翠娟;徐波;;基于知识合作剩余的集群企业创新动力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雅晶;尹永田;陈莉军;;护理学协同创新学术团队建设的必要性[J];护理研究;2016年36期
2 张华;;合作稳定性、参与动机与创新生态系统自组织进化[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年12期
3 段万春;曹勤伟;杜凤娇;;知识网络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任务管理研究述评[J];情报杂志;2016年12期
4 王帮俊;姚稳;;行业特色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5 李凌乐;;协同创新下家用果蔬料理机设计[J];农业工程;2016年06期
6 庄俊明;;发达国家政府创新管理对粤港澳携手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借鉴意义[J];中国市场;2016年46期
7 张敬文;李晓园;徐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生机理及提升策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年11期
8 曾祥炎;刘友金;;企业竞合关系及其对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J];湖湘论坛;2016年06期
9 李阳;原长弘;王涛;陈志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J];科学学研究;2016年11期
10 肖灵机;陈彦景;汪明月;;航空复杂产品研发团队技术共享机制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荐其;徐艳红;;基于技术生态的新技术涌现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01期
2 潘冬青;尹忠明;;对开放条件下产业升级内涵的再认识[J];管理世界;2013年05期
3 孙冰;袭希;余浩;;网络关系视角下技术生态位态势研究——基于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年04期
4 吴金希;李宪振;;地方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角色和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8期
5 余江;陈凯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现状与挑战——基于专利文献计量的角度[J];科学学研究;2012年05期
6 武瑞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J];科学管理研究;2012年02期
7 叶芬斌;许为民;;技术生态位与技术范式变迁[J];科学学研究;2012年03期
8 陈伟;张永超;田世海;;区域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实证研究——基于网络结构和网络聚类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2年02期
9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10 马艳艳;刘凤朝;孙玉涛;;大学—企业合作网络结构及对企业创新产出效应[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企创新效率偏低[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年47期
2 韩江波;;浅析提高自主创新效率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2期
3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岳良运;;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08期
4 王犁;张焕明;;区域科技自主创新效率及其收敛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5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6 张洪辉;夏天;王宗军;;公司治理对我国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03期
7 樊华;;中国省际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2期
8 刘思明;赵彦云;侯鹏;;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效率——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9 樊华;周德群;;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1期
10 朱雪珍;;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研究——基于苏州市中小企业样本数据[J];商场现代化;2012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文;张建华;;解析后危机时代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不均衡——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方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卢博科;唐清泉;;基于松弛投入产出的中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赵惠芳;李伟卫;徐晟;王冲;;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专利创新效率差异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志学;王小凡;王毓军;;东、西部科技创新效率比较及互动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洁;李鹏;张运华;;基于专利视角的高校知识创新效率测算与预测研究[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8-2005[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7 李礼;卢博科;;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邵云飞;欧阳青燕;唐小我;;西部中心城市自主创新效率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高鹏;张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比较分析[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丁勇;苟大舜;;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延兵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股权激励是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潘九根;提升股市制度创新效率[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杞人;广东以方法创新提升自主创新效率和效益[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潇潇;中国创新效率指数占据榜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记者 罗晖;中国创新效率排名第一[N];科技日报;2012年
6 黄群慧;切实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郑燃 采写;简化营运 提升创新效率[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8 蔡兵;让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形成良性互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冯竞;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王成应 通讯员 朱丽静;全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为21.5[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庄涛;资源整合视角下官产学研三螺旋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任海芝;环境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王孝炯;基于效率优化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洪嵩;政府R&D资助、企业R&D投入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慧;河南省科技创新系统效率及提升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吴朝影;科技创新效率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汪丽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许夏欣;创新效率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欧;湖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6 李秋月;基于省域视角的高校创新效率实证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7 陈炳华;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江苏省R&D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8 胡广;二阶段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9 陈金泽;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10 王英力;物化和非物化国际R&D溢出对我国工业创新效率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02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902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