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协同视域下的企业网络组织共生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19:09

  本文关键词:协同视域下的企业网络组织共生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组织 优势共生 专业化分形 协同学


【摘要】:如今企业间竞争的方式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转变为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竞争,其组织形式也因此从单个转变为集群模式,最终形成网络组织,形成了“有序——无序——有序”这一不断分形的过程进而产生了混沌。并且其性质为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演化。网络组织的导向为市场活动中的机会,以专业化的分形为基础,超越了地域的界限,经过了聚集到扩散再到聚集这一过程,最终导致相互间的共生。其演化的机理是由于每个企业的发展速度不同因而产生彼此之间的相互运动,因此企业边界受到外界的压力而不得不进行摩擦。摩擦引起了企业边界塑性变形的发生,从而边界之间相互融合,呈现出模糊的状态,更加显著的体现了网络组织的优势,它的目的是以增加合作为基础,吸收优秀的外部资源,更好的抓住市场机会,使企业能够持续优质发展。但是摩擦同时也会在边界上给企业带来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因此在分析网络组织稳定性时需以专业化分形为基础,通过模糊可靠性的实现方式和综合评价的研究,才能准确的找出影响其稳定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改革升级,结合外包、连锁经营、战略联盟等网络组织特有的优势,最终将会提升网络组织共生的效率和稳定性,推动经济协调发展。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二部分以介绍了企业网络组织及其相关的理论概念,介绍了协同学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分工及分形的演进过程。第三部分,以弹塑性理论和摩擦变形理论为基础,对网络组织的共生优势和共生风险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研究了以协同学为基础的企业网络组织的专业化分形,并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网络组织共生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终形成循环经济。
【关键词】:网络组织 优势共生 专业化分形 协同学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4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14-16
  • 1.4.1 研究内容14-15
  • 1.4.2 研究方法15
  • 1.4.3 论文的特点和创新之处15-16
  • 第2章 企业网络组织及其相关理论概述16-26
  • 2.1 企业网络组织的内涵及概述16-20
  • 2.1.1 企业产生的内涵及特征16-17
  • 2.1.2 网络组织的含义及特征17-19
  • 2.1.3 企业网络组织的内涵及特征19-20
  • 2.2 协同学概念的提出及理论组成20-21
  • 2.2.1 协同学概念提出及内涵20
  • 2.2.2 协同学理论组成20-21
  • 2.3 企业网络组织的分工及分形21-25
  • 2.3.1 分工由线性到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演绎21-22
  • 2.3.2 专业化分工中的混沌现象22-23
  • 2.3.3 企业网络组织的分形23
  • 2.3.4 分工中的分形特征23-24
  • 2.3.5 专业化分工和专业化分形的相互作用24-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企业网络组织的共生优势和共生风险分析26-34
  • 3.1 企业边界的弹塑性变形与网络组织共生优势26-28
  • 3.1.1 企业边界弹塑性变形的内涵26-27
  • 3.1.2 企业边界弹塑性变形的组成27
  • 3.1.3 从企业边界的塑性变形到网络组织共生优势27-28
  • 3.2 企业网络组织摩擦的产生与影响因素28-30
  • 3.2.1 网络组织摩擦的产生及类型28-29
  • 3.2.2 影响网络组织摩擦的因素29-30
  • 3.3 企业网络组织共生风险的产生及类型30-32
  • 3.3.1 网络组织共生风险的产生30
  • 3.3.2 网络组织共生风险的类型30-31
  • 3.3.3 网络组织共生风险对效率的影响31-32
  • 3.4 本章小结32-34
  • 第4章 基于协同学的企业网络组织优势共生及其发展趋势34-44
  • 4.1 网络组织与协同学的契合34-36
  • 4.1.1 企业网络的无序性34-35
  • 4.1.2 网络组织的有序性35-36
  • 4.1.3 网络组织与协同学36
  • 4.2 基于协同学原理的专业化分形36-38
  • 4.2.1 质参量原理是专业化分形存在的基础36-37
  • 4.2.2 协同效应是专业化分形发展的动力37
  • 4.2.3 支配原理是专业化分形演化的导向37-38
  • 4.3 循环经济是企业网络组织共生的发展趋势38-42
  • 4.3.1 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38-39
  • 4.3.2 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与原则39-41
  • 4.3.3 企业网络组织共生与循环经济相互关联41-42
  • 4.4 本章小结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华;企业竞争的计策谋略[J];工厂管理;2000年02期

2 赵智敏;企业竞争获取优势十强策[J];会计之友;2000年11期

3 陈绍辉,曲强;企业竞争十策略[J];企业研究;2000年05期

4 杨娟;企业竞争新方式——合作竞争[J];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5 孙选中;占有“商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J];中国工商;2000年03期

6 昊宪和;;围绕核心能力创造企业竞争优势[J];市场营销导刊;2000年03期

7 杨娟;企业竞争新方式——合作竞争[J];理论探讨;2001年01期

8 高慧,毕飞;论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J];情报杂志;2001年09期

9 白亚鹏;人才竞争:企业竞争的核心[J];创造;2001年12期

10 朱玉泉;树立最大价值理念 培育企业竞争优势[J];工厂管理;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易;夏自谦;;企业竞争模拟在经济管理实训中作用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洪理芳;;创新构筑企业竞争优势[A];第二届(2002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2年

3 吴建利;;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切入点[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4 于淑娥;丁金胜;;对企业创新的思考[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陈丽洁;;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和对策[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2年

6 王鹏;;新时期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7 徐鸣;;论企业中的虚拟资本及其管理创新[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黄易;夏自谦;;企业竞争模拟在经济管理实训中作用思考[A];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C];2011年

9 卢欣荣;;浅谈“以人为本”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献发;解庆柱;;饲料企业如何做到以客户为中心[A];2008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方达科汇、行业领先基金经理 冯波;回归企业竞争的本质[N];证券时报;2012年

2 毛建国;企业竞争不应异化为“招待竞赛”[N];广州日报;2013年

3 刘凌林;企业社会责任不同阶段有不同内涵[N];中国企业报;2003年

4 蔡秀丽;“湘”企业和企业家是这样炼成的[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中共中央党校 张蔚萍;一把开启现代企业竞争之门的钥匙[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6 徐殿龙;战略缺失导致中国企业难长寿[N];天津日报;2005年

7 王茂林;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8 闫夫军;企业需打造的七大核心能力[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何志毅;企业与和谐社会[N];经济观察报;2006年

10 郝文书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北京靠山居集团董事长;呼唤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N];人民政协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岩;企业创新能力的重构:增长与迭代[D];浙江大学;2015年

2 乔德健;民营企业适应力及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曾永江;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成长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石高宏;企业的性质:从企业家角度的透析[D];西北大学;2004年

5 董俊武;企业的本质、性质与企业成长的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黄如良;企业与居民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钢;基于企业基因视角的企业演化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吴光飙;企业发展分析:一种以惯例为基础的演化论观点[D];复旦大学;2003年

9 侯丽敏;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军;企业成长的系统控制论[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塔娜;管理变革、知识更新、认知模式改变与公司CFO转型[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孙少帅;电子商务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蒲娟;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企业竞争下减排策略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陈兰;S云商企业O2O转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高志勇;A卫星通信应用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王健;农村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辛盟盟;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8 杨柳;基于约束的企业订单选择及其排序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9 张艳;基于网络能力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竞争绩效提升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10 张立志;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机理构建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19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919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8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