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aaS采纳的产业链协同网络与协同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2:31
本文关键词:基于SaaS采纳的产业链协同网络与协同能力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SaaS采纳 产业链 协同网络 协同博弈模型 协同投入模型 评价体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软件的逐步成熟,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步盛行。权威机构Gartner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范围SaaS服务的总收入已经超过121亿美元,相比2012年同期的100亿美元的总收入,增长率在20.7%左右。尽管SaaS服务可以为组织用户创造很大的优势,但许多用户仍对SaaS服务采纳保持观望,不愿意采纳这项创新技术。 现有研究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探索SaaS采纳的影响因素,例如创新扩散(DOI)理论认为创新技术特性、采纳者特性和传播渠道是影响采纳的关键因素;“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认为技术、组织和环境等方而因素影响了组织用户的SaaS服务采纳。SaaS产业特征与传统产业有所差异,SaaS产业链协同网络和能力可能对组织用户的SaaS采纳起着关键性的决定因素。但是,现有研究忽视了产业因素对组织用户SaaS采纳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全面的理论体系来解释SaaS采纳的决定因素?从产业视角来看,SaaS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如何实现协同?从微观价值网视角来看,SaaS产业链中企业如何均衡投入产出而实现协同?此外,如何全面地评价SaaS产业的协同能力? 针对以上研究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及结论具体如下: 第一,将产业协同纳入整合的TOE和DOI理论框架中,并利用了27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实证检验了SaaS采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aaS产业发展,例如产业协同能力,是影响组织用户SaaS服务采纳的重要因素。此外,还发现SaaS服务的成本节约性和用户的组织特征(高层支持和企业规模)对SaaS服务采纳的影响并不显著。 第二,从SaaS产业链成员的角度来说,本文构建了SaaS产业链协同模型,通过对信息对称和不对称条件下产业协同博弈均衡的比较分析,发现SaaS产业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的严重性极大地阻碍了产业协同效应的实现。而从协同投入博弈来说,本文构建了基于价值网的SaaS产业链协同投入博弈模型,通过均衡解解析,结果发现,不管SaaS服务商对SaaS产业链协同投资多少,只有当其他企业认为其对SaaS产业链协同的投资不足时,才会主动对SaaS产业链协同进行投资。 第三,在本文所提出的SaaS产业链协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SaaS服务产业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我国SaaS产业链的总体协同能力还停留在中等水平。其中,产业链的管理协同能力水平为中等,产业链的技术协同能力水平为良,产业链的资源协同能力水平为中等。这说明我国当前SaaS服务产业协同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整体的协同效应并没有表现出来。 本文的主要目标在于从产业协同视角重新审视SaaS采纳的决定因素,为SaaS产业协同实践提供政策建议,提升我国企业SaaS采纳的水平。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本文将产业协同纳入到TOE理论框架,创新性地提出了“技术-组织-产业-环境”(TOIE)理论模型,并结合创新扩散理论(DOI),构建了全面的理论模型来理解SaaS服务采纳的影响因素。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从产业视角来考虑SaaS采纳的决定因素,这是对原有SaaS服务采纳影响因素模型的深入和拓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SaaS采纳决定因素的理论框架,同时为产业视角的SaaS采纳研究进行了尝试性的初步探索。 第二,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SaaS服务的成本节约性和用户的组织特征对SaaS服务采纳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一结果挑战了现有研究的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从企业规模视角来解释实证研究中的新发现。从成本节约性来看,成长中的企业可能随着业务的发展对SaaS模式提供的服务范围进行扩展,进而产生更多的附加成本,造成成本节约型优势不明显;对于高管支持来说,类似于软件服务这样小范围的应用可能并没有上升到企业战略的层面,高层支持与否也就没那么重要;由于大中型企业资源丰富,更倾向关注SaaS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目前SaaS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这就造成大企业用户持续观望的现象。 第三,本文构建了SaaS产业链成员协同博弈模型和价值网视角下SaaS产业的协同投入博弈模型,首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SaaS产业链协同问题,为构建SaaS产业链协同网络提供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本文构建的SaaS产业链成员协同模型是以SaaS服务提供商与网络服务提供商为例,分析成员之间的协同关系,这对于理解SaaS产业链之间的协同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从协同投入博弈来说,本文构建的基于价值网的SaaS产业链协同投入博弈模型,.解释了SaaS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协同投入博弈,丰富和扩展了SaaS产业链协同网络。 第四,本文建立了SaaS服务产业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保证模型的科学性和把握现实实践中SaaS产业系统的障碍。一方面,保障了模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自检模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完善模型,提高研究成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易实施性;另一方面,能够更准确把握SaaS产业系统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阻碍,以便为产业发展协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更有利于组织用户采纳SaaS服务。 本文研究为SaaS服务提供商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和改善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也为SaaS产业链中各成员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提供实践基础。同时,针对产业链协同问题的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SaaS产业政策的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SaaS采纳 产业链 协同网络 协同博弈模型 协同投入模型 评价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9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目录11-14
- 表目录14-16
- 图目录16-17
- 第一章 绪论17-28
- 1.1 研究背景17-20
- 1.1.1 SaaS发展现状17-18
- 1.1.2 SaaS采纳的影响因素18-20
- 1.2 研究意义20-21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1-26
- 1.3.1 研究内容21-25
- 1.3.2 技术路线25-26
- 1.4 研究的创新点26-28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8-40
- 2.1 SaaS的概念及行业划分28-31
- 2.1.1 SaaS的概念29-30
- 2.1.2 SaaS行业划分30-31
- 2.2 SaaS采纳研究综述31-34
- 2.2.1 SaaS采纳主体的界定31-32
- 2.2.2 SaaS采纳国内外研究现状32-34
- 2.3 SaaS产业链和产业链协同的理论研究现状34-38
- 2.3.1 产业链的相关理论研究34-36
- 2.3.2 SaaS产业链的相关理论研究36
- 2.3.3 产业链协同理论36-38
- 2.4 价值网理论综述38-39
- 2.5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组织用户的SaaS服务采纳影响因素模型构建40-56
- 3.1 SaaS采纳理论的选择40-43
- 3.1.1 创新技术采纳理论基础40-42
- 3.1.2 SaaS采纳研究理论运用现状42-43
- 3.2 SaaS采纳决定因素的理论基础43-49
- 3.2.1 创新扩散理论43-44
- 3.2.2 “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44-47
- 3.2.3 创新扩散理论和技术-组织-环境理论运用47-48
- 3.2.4 SaaS采纳行为理论的研究不足48-49
- 3.3 组织用户SaaS采纳理论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49-55
- 3.3.1 基于DOI模型的SaaS采纳影响因素50-52
- 3.3.2 基于TOIE模型的SaaS采纳影响因素52-55
- 3.4 本章小结55-56
- 第四章 面向组织用户的SaaS服务采纳实证分析56-77
- 4.1 面向组织用户SaaS采纳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56-57
- 4.1.1 问卷设计56
- 4.1.2 数据收集56-57
- 4.2 面向组织用户SaaS采纳影响因素57-59
- 4.2.1 创新技术感知各变量测量指标57-58
- 4.2.2 技术资源各变量测量指标58
- 4.2.3 组织特征各变量测量指标58-59
- 4.2.4 产业发展变量测量指标59
- 4.2.5 市场环境各变量测量指标59
- 4.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及工具59-60
- 4.4 数据分析60-72
- 4.4.1 企业基本信息60-62
- 4.4.2 企业SaaS使用行为62-63
- 4.4.3 信度检验63-65
- 4.4.4 效度检验65-68
- 4.4.5 假设检验68-71
- 4.4.6 控制变量影响分析71-72
- 4.5 研究结论72-75
- 4.5.1 SaaS采纳的前景分析73
- 4.5.2 企业采纳SaaS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73-75
- 4.6 本章小结75-77
- 第五章 SaaS产业链及其内部成员间协同模型77-96
- 5.1 SaaS产业链的形成及关键技术77-82
- 5.1.1 SaaS产业链的形成77-80
- 5.1.2 SaaS产业的关键技术80-82
- 5.2 SaaS产业链结构及协同网络分析82-88
- 5.2.1 SaaS产业链的内部结构82-85
- 5.2.2 SaaS产业链的外部环境85-86
- 5.2.3 SaaS产业链协同网络86-88
- 5.3 SaaS产业链协同的动因分析88-90
- 5.3.1 SaaS产业链协同的内部动因88-89
- 5.3.2 SaaS产业链协同的外部驱动力89-90
- 5.4 SaaS产业链协同模型90-95
- 5.4.1 协同模型构建90-91
- 5.4.2 对称信息下的协同模型91-92
- 5.4.3 不对称信息下的协同模型92-94
- 5.4.4 协同模型的结论分析94-95
- 5.5 本章小结95-96
- 第六章 基于价值网的SaaS产业协同投入模型96-114
- 6.1 基于价值网的SaaS产业链的价值分析96-100
- 6.1.1 价值网的结构模型和特征96-97
- 6.1.2 SaaS产业链中的价值形成97-98
- 6.1.3 基于价值网的SaaS产业结构模型98-100
- 6.2 基于价值网的SaaS产业链协同效应分析100-103
- 6.2.1 SaaS产业链关键环节分析100-102
- 6.2.2 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协同102
- 6.2.3 SaaS产业链的协同效益102-103
- 6.3 基于价值网的SaaS产业链协同网络模型103-107
- 6.3.1 产业链协同网络模型的构建基础103-104
- 6.3.2 产业链协同网络模型的构成要素分析104-105
- 6.3.3 基于价值网的SaaS产业链协同网络模型105-107
- 6.4 基于价值网的SaaS产业链协同投入博弈模型107-113
- 6.4.1 SaaS产业链协同投入博弈模型构建107-108
- 6.4.2 模型求解108-109
- 6.4.3 均衡解解析109-112
- 6.4.4 博弈分析的结果分析112-113
- 6.5 本章小结113-114
- 第七章 SaaS产业链协同能力评价体系构建114-134
- 7.1 SaaS产业链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14-122
- 7.1.1 SaaS产业链协同能力评价的目的114-115
- 7.1.2 SaaS产业链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15
- 7.1.3 SaaS产业链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15-116
- 7.1.4 指标权重及定性指标赋值方法的确定116-122
- 7.2 SaaS产业链协同能力的模糊评价模型122-129
- 7.2.1 SaaS产业链协同能力的模糊评价模型的介绍122-124
- 7.2.2 SaaS产业链协同能力的模糊评价模型的应用124-129
- 7.3 SaaS产业链协同能力评价结果分析129-133
- 7.3.1 管理协同能力评价结果分析129-130
- 7.3.2 技术协同能力评价结果分析130-131
- 7.3.3 资源协同能力评价结果分析131-133
- 7.4 本章小结133-134
- 第八章 结论、政策建议和展望134-138
- 8.1 本文主要结论134-135
- 8.2 政策建议135-136
- 8.2.1 对SaaS产业中成员企业的建议135-136
- 8.2.2 对政府的建议136
- 8.3 研究展望136-138
- 附录A 组织用户SaaS服务采纳影响因素调研问卷样本138-143
- 附录B SaaS产业协同能力评价体系调研问卷样本143-150
- 参考文献150-163
- 致谢163-164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权;张超;杨洵;;SaaS商业模式构建及创新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年01期
2 宋凯;耿义良;;云存储技术[J];才智;2010年04期
3 刘贵富;赵英才;;产业链:内涵、特性及其表现形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4 张翠华;周红;赵淼;常广庶;;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及其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潘成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1年09期
6 房秉毅;张云勇;陈清金;;云计算环境下统一SaaS平台[J];电信网技术;2011年05期
7 宋慧驹;马楠;吴志刚;;SOA编程模型—SCA/SDO[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7年11期
8 吕茜;张树军;;云计算技术探讨[J];计算机安全;2011年02期
9 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4期
10 于立宏;郁义鸿;;基于产业链效率的煤电纵向规制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秀丽;生态产业链运作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98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098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