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新实证产业组织视角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新实证产业组织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支付 电子商务 金融改革 中间业务 金融创新能力 传导机制
【摘要】:以互联网支付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5—2013年企业层面的财务数据,采用新实证产业组织经济学方法验证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影响,同时采用中介变量的检验方法,验证互联网支付的竞争效应在业务层面的传导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支付对国有银行垄断地位的冲击极其有限,尚不构成威胁,但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互联网支付主要通过增强其中间业务市场的竞争水平,降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拉低银行业的市场势力溢价。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冲击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流通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民间金融发展动因与治理路径研究”(7173302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资商业竞争与中国流通产业安全研究”(10CJY057)
【分类号】:F832.33;F49
【正文快照】: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改革稳步推进,政府逐渐放松金融管制,放宽银行业的准入条件,鼓励金融模式创新。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与传统商业银行在业务领域形成了竞争的态势。得益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支付业务中的介入程度最深,与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2 袁博;李永刚;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12期
3 褚蓬瑜;郭田勇;;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演进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4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5 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2年24期
6 刘勤福;孟志芳;;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新金融;2014年03期
7 郑霄鹏;刘文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年02期
8 吴晓求;;互联网金融的逻辑[J];中国金融;2014年03期
9 陈志武;;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J];新金融;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亭亭;康茜;张凤娇;;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年04期
2 仇志伟;;河北省高校贫困生自尊对人际信任与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2期
3 李军锋;;我国质量管理活动内部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5期
4 蒋侃;张子刚;;多渠道零售商非价格策略对在线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1期
5 毛晋平;;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气质性乐观、目标定向、自我效能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6 王井云;;性格倾向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社交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陈红艳;;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其后果变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马世超;;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心理健康观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变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3期
9 朱芬芬;蔡小红;闻彩芬;濮丽萍;;应对方式在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评判性思维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10期
10 吕芳菲;李春芳;;实习护生应对方式在就业压力与专业自我概念间的中介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万益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模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廷钫;知识员工自我管理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冯旭;服务创新过程中一线员工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瑾璞;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制度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2 秦宛顺,欧阳俊;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J];经济科学;2001年04期
3 朱超;;中国银行业效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研究:2000-2004[J];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4 杨丹辉;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市场结构变动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3期
5 王国红;论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J];经济评论;2002年02期
6 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7 江小涓;跨国投资、市场结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行为[J];经济研究;2002年09期
8 刘伟,黄桂田;银行业的集中、竞争与绩效[J];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9 张海洋;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10 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J];经济研究;1999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薛亮;[N];金融时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毅;不对称信息下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磊;中间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J];甘肃金融;2001年06期
2 梁 镇;浅谈建立健全提高中间业务效益的工作机制[J];广西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3 韦俊泽;浅议拓展中间业务[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1年04期
4 李培毅;农行拓展中间业务之我见[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1年05期
5 李继宁;拓展农行中间业务的策略研究[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1年05期
6 贺刻奋;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再析中间业务[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郑树发,孙培瑾;拓展中间业务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01年04期
8 孔薇巍;开拓中间业务与我国银行业的创新发展[J];学术交流;2002年04期
9 黄绪江;中间业务为何“叫好不叫座”?[J];武汉金融;2002年03期
10 曹菊生,程亚东;制约中间业务拓展的因素及策略探索[J];武汉金融;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华强;;发展中间业务:提高竞争力的正确选择[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唐桂芳;王勇;;农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思路与对策[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徐宜珂;;对基层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清元;;商业银行应大力拓展中间业务[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5 无锡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来军;张士锋;;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建设银行北京朝阳支行课题组;刘惠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8 中国人民银行淄博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贾广军;;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必要性与对策探析[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9 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成道福;;建设银行发展中的中间业务问题[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5年度)[C];1995年
10 冯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冯科[A];“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重;银行为何尴尬面对中间业务[N];安徽经济报;2001年
2 许在敏 毕可利 张延文 杜德清;中间业务:为谁盈利为谁忙[N];中国财经报;2003年
3 王卫平;银行业中间业务非理性竞争亟待解决[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黄色云;商业银行竞争的热点——中间业务[N];中国审计报;2001年
5 章华凯;农行如何加强中间业务管理[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1年
6 记者 黄仁山 通讯员 杨晨晏;厦门分行外汇中间业务发展快[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1年
7 一丁;中间业务“全”不一定“美”[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1年
8 江西省星子县信用联社 田元珍 陶智林 吴有承;让中间业务扬帆远航[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9 黄耀辉 冯勤友;中间业务创新的策略[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10 车岳;中间业务 大有可为[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尧文;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胡静;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雷洪光;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4 孔庆洋;商业银行国际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新华;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方学文;福州农行湖东支行中间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张瑞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系统整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素慧;邮储宁夏分行中间业务战略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5 马利民;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中间业务营销战略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6 田义栋;山东农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田树江;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间业务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卢新亮;工行陕西省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肖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10 姜华;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成本管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90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290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