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三网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12-25 01:34

  本文关键词:基于行动者—网络的三网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出处:《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三网融合 行动者—网络理论 发展模式 转译


【摘要】:我国三网融合于2010年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与之相关的技术问题、利益问题和规制问题等都备受关注,探索三网融合发展模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基于行动者—网络研究表明,上海市三网融合发展是混合外生与内生的发展模式——"过程由产业部门控制,决策由政府推动和产业部门选择"的模式。通过网络组构发现,在上海市三网融合过程中发生过"伪取代","势均力敌"的资源持有状态有助于融合各方力量加以发展,并亟待制度方面的"顶层设计"。同时,案例研究表明,行动者—网络理论成为三网融合研究范式,仍需要从内部与外部空间分割问题、内生与外生因素界定、网络大小问题、网络数量问题和政府权力问题等方面进一步探究。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09JHQ018)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JGB064)
【分类号】:F49
【正文快照】: 一、引言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在演进过程中,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层互相渗透和交叉,能为用户提供“全业务”服务。随着《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和《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的发布,我国三网融合终于在2010年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产业融合的推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昕竹;马源;冯永晟;;电信广电应分业规制还是统一规制——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1年08期

2 岳們;;媒介信息融合与产业规制制度改革[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2期

3 温建伟;王厚芹;;国际三网融合进程评价与启示[J];电视技术;2010年06期

4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5 李小建;李二玲;;西方农区地理学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地理;2007年01期

6 郭水文;;“三网融合”下中国通信网络竞争及对公共政策的挑战[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4期

7 刘婷;;不同环境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路径探析——基于ANT视角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02期

8 苑春荟;韩磊;;三网融合的利益冲突、对应策略与关联体制催生[J];改革;2012年04期

9 吴莹;卢雨霞;陈家建;王一鸽;;跟随行动者重组社会——读拉图尔的《重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8年02期

10 黄春平;余宗蔚;;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数字内容的监管难题与解决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磊;邢慧斌;;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兼论其旅游功能的拓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2 刘栋;万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机制探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昝廷全;金雪涛;;传媒产业融合——基于系统经济学的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陈柳钦;;产业融合效应与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措施[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孙永波;王道平;;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袁超伟;张金波;姚建波;;三网融合的现状与发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曾剑秋;张静;;三网融合产业链演变与业务模式创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詹新寰;孙忠利;王先亮;;产业融合机制下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唐志良;刘建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10 戴双兴;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郝晓兰;;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转型——草原旅游发展路径的创新选择[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吴依云;;基于案例的技性科学研究[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3 魏圆;;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复杂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邹文英;;“三网融合”对电信改革的影响初探[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春梅;;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以南京为例[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长峰;田雨;;大型工程(科技)项目应急管理异构网络组织行动者网络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康慧;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锐;基于网络融合的手机电视价值链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永胜;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7 郭荣茂;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的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8 陈训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品牌培育:文化战略的视角[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贺建芹;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及其适当性反思[D];山东大学;2011年

10 于秀辉;基于传播模型的数字“微内容”网络扩散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华斌;江西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赵巧临;从标准化管理到自反性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5 孙娜;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宏博;“三网融合”的规制体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赵云云;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养生旅游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郑平;促进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机理及策略[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9 石晓霞;沈阳知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10 陈成龙;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与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丹;;浅析三网融合的法律规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付玉辉;;三网融合:格局之变和体制之困——我国三网融合发展趋势分析[J];今传媒;2010年03期

3 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陈富良;S-P-B规制均衡模型及其修正[J];当代财经;2002年07期

5 刘俊杰;技术创新、规制重建与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J];当代财经;2005年05期

6 张昕竹;马源;冯永晟;;电信广电应分业规制还是统一规制——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1年08期

7 温建伟;王厚芹;;国际三网融合进程评价与启示[J];电视技术;2010年06期

8 曾静平;李炜炜;;国外“三网融合”发展沿革及启示[J];电视研究;2009年10期

9 魏天俊,冯光瑛,刘景清;氮的有机元素分析历史和基耶达的贡献[J];大学化学;1997年03期

10 徐广涵;;从技术起源看TD-SCDMA的演进[J];电信科学;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IPTV助力三网融合[J];互联网天地;2007年05期

2 韦媛;;IPTV:助力三网融合[J];互联网天地;2007年05期

3 ;三网融合:“双向进入,开展试点”[J];中国数字电视;2009年09期

4 ;“一句”话“三网”[J];中国传媒科技;2010年01期

5 王枫;邹德萍;;“三网融合”开启合作新时代[J];上海信息化;2010年03期

6 张善轩;;四力演绎三网融合[J];信息网络;2010年Z1期

7 汪科科;;三网融合新政成就了谁,影响了谁?[J];信息网络;2010年Z1期

8 王子秋;;三网融合,宜“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J];信息网络;2010年Z1期

9 郑宇;;“三网融合”下广播影视行业应对之策初探——兼对《国务院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解读[J];视听纵横;2010年02期

10 唐凤雄;;破冰之旅:三网变局悬念解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大永;郑宏剑;;三网融合试点中凸显问题之思考[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体斌;;三网融合下网络电视机产业链风险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琳;;从视频之争看三网融合的演进策略与媒体机遇[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1年

4 刘体斌;;三网融合双向进入最优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姜芳;;三网融合——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网络未来之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陶蒙华;崔亚娟;;电信和广电的业务和网络融合技术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张萌;程振宇;胡桃;;我国三网融合与政府规制框架体系研究[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范涤;韩端品;;基于电信网的三网融合关键技术——本地直播频道引入解决方案[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梁平;;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战略[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2年

10 李丹江;;下一代三网融合技术架构[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 胡世良;推进三网融合重在模式创新[N];人民邮电;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丽容;曹淑敏:三网融合应建立共赢的产业模式[N];通信信息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智鹏;三网融合关键在承载网智能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4 本报记者 姚春鸽;广电版三网融合剑指宽带[N];人民邮电;2010年

5 本报记者 易凌珊;吴洪:立法保障或促三网融合跨越发展[N];通信信息报;2011年

6 魏武挥;三网融合的博弈[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晓玉;盛大欲抢占三网融合先机陈天桥整合步伐加快[N];通信信息报;2010年

8 黄浩东 中国普天广电行业事业部副总经理;三网融合不应为方案纠结[N];通信产业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贾丽;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各具特色专家建议:有条件的城市都应该上[N];证券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凌林;三网融合:企业真的准备好了吗[N];中国企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志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邵正光;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肖长培;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许宁;中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马瑞先;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赋屏;广西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侯建平;精准农业发展模式选择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杨文;宁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阳升;“三网融合”背景下传媒上市公司经营模式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卫华;三网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视发展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戴俊;三网融合下我国通信市场竞争格局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吴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发展策略探析[D];暨南大学;2011年

5 高佳;从全球网络互动电视发展看中国“三网融合”下网络互动电视前景[D];西北大学;2011年

6 林曦;三网融合时代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营销策略[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李一隽;基于三网融合的我国IPTV产业博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娟;三网融合背景下的W公司战略分析与制定[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军燕;青岛市产学研发展模式及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林峰;中国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30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330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f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