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理论及现实悖论

发布时间:2017-12-31 00:01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理论及现实悖论 出处:《财经科学》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 金融服务 模式创新


【摘要】: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其发展始终受限于我国原有的金融业格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构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内在耦合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梳理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与普惠金融相悖的现象,如目标偏移、金融排斥、成本高企等;最终提出需要从大数据的利用、金融创新、边界界定等方面引导互联网金融走向普惠金融之路。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but its development has always been limited to the original pattern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anking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Firstly, the intrinsic coupling on the Internet financial and inclusive finance are analyzed here;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summing up of China's Internet bank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all inclusive financial phenomenon, such as object migration, Financial Exclusion, such as the high cost;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need from the use of big data, financial innovation, etc. boundaries to guide Internet financial to Inclusive Finance road.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青年项目“我国网络微贷的目标偏移、模式异化及风险研究”(项目编号:GD14YYJ0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我国P2P网络贷款的可得性与风险性——基于投资者感知风险偏差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A030310428)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其风险监管研究”(项目编号:2014GWXM017)
【分类号】:F49;F832
【正文快照】: 杰发展普惠金融已经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和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其服务重心难以下移。而就已有的普惠金融实施载体来看,受经营区域及资本金所限,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普惠金融机构在覆盖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兴平;;基于电子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3期

2 张明哲;;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对策研究[J];创新;2014年02期

3 尤瑞章;张晓霞;;P2P在线借贷的中外比较分析——兼论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0年03期

4 李润平;刘兰勇;;微型金融发展的内外生联动机制研究——基于农村普惠金融分析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5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6 王海军;王念;戴冠;;“普惠”金融背景的互联网金融——理论解构与政策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7 高建平;曹占涛;;普惠金融的本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08期

8 戴东红;;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小微企业融资视角的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4年04期

9 邱峰;;互联网金融践行普惠金融之本[J];金融会计;2014年10期

10 王念;王海军;;“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技术基础与基本模式[J];西南金融;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云峰;王子健;;西部地区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研究[J];西部论坛;2012年02期

2 于转利;罗剑朝;;小额信贷机构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30家小额信贷机构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11年06期

3 王晓燕;;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基于贵州省长顺县马路乡小额信贷的调查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年07期

4 邓俊淼;;基于组织嵌入型的农村小额信贷减贫模式[J];改革与战略;2011年05期

5 贾林州;赵晓峰;;乡村巨变中的信贷合约风险及其控制——基于濮阳模式的制度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陈方;;小额信贷瞄不准问题综述[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7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8 邱峰;;商业银行直面互联网金融强势来袭的冲击和挑战[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年05期

9 文祖校;;加强对金融机构高风险产品反洗钱管控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3年10期

10 陈林;;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西川;黄祖辉;程恩江;;小额信贷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了吗?——来自三个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区的经验证据[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钟勇;;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启示[A];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焦爱军;马卿;李同英;杨智伟;白晓辉;刘俊强;;内生式绿色金融网络信息服务与中小企业转型[A];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浅析中国P2P网络借贷市场的监管之路[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胡国华;强莹;张强;周丽;陈汉聪;王椺璐;;券商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及其前景研究[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6 邹新月;罗亚南;高杨;;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分析一[A];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4届年会暨“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昕;小额信贷激励机制与微观信贷政策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于转利;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田杰;我国农村金融排除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晏海运;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曲小刚;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双重目标兼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曹旭斌;P2P在线借贷平台社会资本测量及作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万校基;网络借贷(P2P)平台的成长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高杨;山东省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9 谢仍明;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10 苏薪茗;银行理财业务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强;农村金融新政下湖北省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田李静;农户参与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郭弈;P2P网络借贷市场的融资成本与融资可获得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梁立波;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王瑜;扶贫小额信贷:理论与中国农村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贺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需求的研究与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青;我国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胥泽宇;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武亮;陕西省千阳县农村信贷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10 汪林;我国微型金融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的冲突与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希果;许岩;;中国金融抑制问题的政治经济学[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5期

2 翁e,

本文编号:1357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357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d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