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中国电信协同运维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17:38
【摘要】:随着中国电信全业务运营的深化,业务和网络日趋融合发展,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复杂。协同工作环境有效地解决了三级维护的生产操作中时间、效率、成本及管理水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生产工作流程、软硬件资源的整合,使中国电信NOC的整体运维和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也是适应国际一流的电信运维和IT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网络架构及IT技术理念,整合计算机软硬件资源,集电信业务、生产、办公、流程等为一体的协同工作和运维模式,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将从两个维度展开:第一个维度是横向维度,整合现有的中国电信电子运维的业务流程,进行协同工作环境的业务和生产过程整合,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信的业务改变而发展;第二个维度是纵向维度,它是整合现有的协同计算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高效安全地为业务和生产过程服务。在两个维度研究基础上,找个一个最佳平衡点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首先了解现有NOC的业务,找出瓶颈,分析随着中国电信业务的增长,对整个NOC提出的新的挑战。然后结合协同计算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再具体NOC的运维业务及集团对NOC运维的三级操作体系,找到一种高效的协同运维的工作平台和技术架构。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协同运维是一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现有的运维和生产业务及办公场景进行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高效的运维和工作环境,提高生产力和服务质量,同时降低成本的一种工作模式。 本文研究了国际电信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同时结合中国电信协同运维分析,中国电信协同运维关键要素分析,提出了中国电信协同运维发展策略。中国电信协同运维发展策略包括如下内容:中国电信协同运维总体发展策略、中国电信协同运维的发展目标、中国电信协同运维发展关键问题。针对这些关键问题,在如下方面获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中国电信协同运维运营模式、协同运维发展策略,最后提出了中国电信协同运维发展规划建议。
【图文】:

运维,运作体系,三级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纵向协同运维:它是按照系统内垂直组织架构进行协同运维,例如集团NOC、省市NOC和地市NOC之间的tfJ、同;横向协同运维:主要是同一组织层面上的不同类业务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运维工作,例如本地网络部门、网控中心、设备维护中心、综调中心之间和省市及集团NOC之间的协同运维。混合协同运维:是纵向运维和横向运维的混合体,既有纵向运维,也有横向运维的过程。广义上说,还可能是不同体系的协同包括中国电信和其他运营商及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局部协同运维:是面向相对独立的单元或单位进行协作,而进行生产工作和运维的过程。如集团NOC内部的一些团队建设、需求管理等就是一个局部协同运维。2.3协同运维关键要素协同运维应满足对整个集团运维工作的管理、生产调度,最终体现在对客户

架构图,架构


图2.4.3云计算架构图1、SadS一SaaS是Software一as一a一Se:V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它是一种通过工nter0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相对于传统的软件,SaaS解决方案有明显的优势,包括较低的前期成本,便于维护,快速展开使用。”2、尸aas通过网络进行程序提供的服务称之为SaaS(SoftwareasaSerVICe),而云计算时代相应的服务器平台或者开发环境作为服务进行提供就成为了PoaS(PlatformasaService)。所谓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在云计算应用的大环境下,PaaS的优势显而易见:开发简单,,因为开发人员能限定应用自带的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等软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亮;;中国电信“软硬兼施”推3G值得借鉴[J];通信世界;2011年20期

2 鲁义轩;;中国电信C+W规模双居高 深度优化与多热点双举并进[J];通信世界;2011年29期

3 顾虹;;中国电信“爱游戏”用户突破千万[J];江苏通信;2011年03期

4 黄海峰;;中国电信深耕“协同宽带” 布局“宽带中国”[J];通信世界;2011年29期

5 曾娅;王万隆;;国企责任 不辱使命 中国电信固移融合全业务护航世博盛会[J];w

本文编号:2637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637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6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