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商务中用户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图文】:
图2一2中国移动商务市场规模预测图(数据来源:艾瑞咨询)1.技术:3G商用时代开启,,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基础2009年1月7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发
3.2.1SC要素分析法SC要素分析法是金融机构对客户作信用风险分析时所采用的专家分析法之一。如图3一3所示,它主要集中在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叩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环境条件(e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有些银行将其归纳为“sw”因素,即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lly)、还款期限(When)、担保物(what)及如何还款(How)。还有的银行将其归纳为“5P”因素,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印ose)、偿还(pa卿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erspeetive)。无论是“sC”、“SW,,或是“5P’,要素法在内容上大同小异,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将每一要素逐一进行评分,使信用数量化,从而确定其信用等级以作为其是否贷款、贷款标准的确定和随后贷款跟踪监测期间的政策调整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274;F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林炜;;移动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成本管理[J];科技广场;2011年05期
2 张岳;;3G时代的网络团购发展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4期
3 彭连刚;陈波;;产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移动商务经营模式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张秀玉;;铁路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探析[J];高速铁路技术;2010年04期
5 马玲玲;;略论网络微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的建立[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6 翁锦毅;;李宁移动商务抢先布局[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年07期
7 孙冰;;短信掘金记[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9期
8 王金云;雷萍;;构建宁夏农副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平台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9 周涛;鲁耀斌;张金隆;;移动商务网站关键成功因素研究[J];管理评论;2011年06期
10 Stan;胡杨一;董经宇;;灵意锐行 智商明鉴 三星Galaxy Tab(P1000)尽享商务人生[J];移动信息;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海旗;;移动商务研究与应用综述[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付占娟;曹强;;县级政府信用评价体系构建初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青;丁木金;魏瑞荣;刘汉波;段国华;张翼飞;冯振华;;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价体系及模型的构建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4 任晓刚;高树增;;建立适应公路建设市场的合同信用评价体系初探[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5 刘兆莹;冯海旗;;移动商务接受的概念模型——技术接受模型(ATM)的一种扩展(英文)[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龚艳萍;张鹏;王姝;;新技术产品的自反性感知对消费者采用意愿的影响——以移动商务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陈洋;杨旭;;移动商务用户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吕廷杰;;我国移动商务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亓爱魁;冯海旗;;基于感知价值的移动商务接受模型及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苗;冯海旗;;移动商务面临的挑战[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娴 微软 高级市场经理 Grace Ho 亿美软通执行董事 李岩 随身科技中国总经理 舒骋 人大金仓移动应用事业部总经理 杨飞;移动商务:市场尚处襁褓硝烟已经四起[N];中国电子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廖春梅;3G时代,移动商务成为下一个掘金地[N];国际金融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饶慧敏;移动商务受宠[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4 本报实习生 李强;短信掘金移动商务[N];经济日报;2005年
5 曹增光;移动商务 该来的总会来[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徐勇;迎接移动商务发展的新机遇[N];人民邮电;2005年
7 田文 徐超;淘金移动商务[N];通信产业报;2005年
8 实习生 郝翠兰 本报记者 程武;中企动力掘金移动商务[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tD;中国移动商务产业步入成长期[N];国际商报;2008年
10 记者 郎晓黎;移动商务步入快速成长期[N];通信产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满青珊;移动商务合作伙伴关系模型及其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范伟;移动商务安全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胡润波;基于第三方信息的移动商务信任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赖永文;农户信用评价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张青敏;移动商务信息扩散及其对价值链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管晓永;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海莉;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价值促生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孙卫敏;职业经理人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侃;基于证据理论的移动商务交易风险评估与控制决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林家宝;移动商务环境下消费者信任及其动态演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有霞;移动商务中用户信用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刘新;基于J2EE和XML的移动商务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3 张桓;移动商务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尹毅峰;基于第三方物流的移动商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靖松;基于WML的移动商务办公[D];四川大学;2004年
6 黄河清;基于Internet的移动增值业务[D];重庆大学;2004年
7 何伟;基于TAM的移动商务用户接受影响因素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程晓璐;基于UTAUT的移动商务用户接受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郭克华;基于第三方计算的移动商务安全协议[D];福州大学;2005年
10 方献华;移动商务中移动台跟踪策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64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66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