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移动通讯服务消费
发布时间:2020-06-06 11:33
【摘要】: 移动通讯技术是最近几年电信领域里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2002年末,全世界移动通讯服务用户达到11.5亿人,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量。2006年,这一数量超过26亿人,到2010年,移动通讯服务用户将达到40亿。 移动通讯服务行业20年来发展迅猛,在最近几年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移动通讯服务的发展,不但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民生活。移动通讯服务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服务消费方式,人们可以跨越不同的空间联系,也能在使用移动通讯服务的同时做其他事情,它在人们未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将会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但是移动通讯服务的发展,不但方便了消费者生活,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困扰,甚至产生了移动通讯服务特有的社会问题。2008年,第三代通讯网络,即3G网络,正式投入运营, 3G时代的移动通讯服务消费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目前移动通讯服务消费中的问题又会给3G通讯造成怎样的影响?如何正确的描述当前移动通讯服务消费的状况?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移动通讯服务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着重研究了移动通讯服务在当前的消费特点,存在的问题,影响消费的因素,分析了3G移动通讯服务开通后消费特点的变化及给消费者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并针对在移动通讯服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促进这项服务良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移动通讯服务消费的相关理论和概念的界定和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梳理。 第二章分析移动通讯服务消费的现状和特点,并对影响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本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将移动通讯服务消费分成了3G以前和3G以后两个阶段。从消费水平,消费规模、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了过去和现在我们使用移动通讯服务的特点。根据国外3G移动通讯服务开展的情况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3G移动通讯服务试运行的情况,预测了在3G时代我国移动通讯服务消费的变化,并谈及在4G汹涌来袭时3G的地位。 本章第二部份从政策、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移动通讯服务消费的因素。政策方面主要探讨了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政策变迁对移动通讯服务的影响;在经济方面分析了收入水平、产品和服务的定价、运营商的市场推广能力、各国通讯市场的发展状况、消费者的需求、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对移动通讯服务消费的影响;在文化方面就文化因素对消费选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第三章分析了移动通讯服务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影响。我们知道,移动通讯服务使得我们的传统礼仪发生了变化,社会交往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然而与此同时这种移动通讯服务又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困扰,比如在飞机上和手术室打移动电话会干扰仪器,开会时接听移动电话会骚扰会场安静等,于是人们针对新的社会现象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新的礼仪和社会交往内容便是在这种矛盾冲突和矛盾解决中产生并发展。 对于移动通讯服务本身,也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运用霸王条款,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如果不能正确解决,将会影响消费者对移动通讯服务消费的选择,而且这些典型现象,也是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表现,积极的寻求解决,不仅有利于移动通讯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其他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也能提供参考。 第四章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即建立全方位的服务监管体系。就是要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不但要加强对消费者价值观的教育,还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通过促进竞争,放松管制,来变相的保护消费者,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 消费经济学是一门综合学科,而本选题的主题还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我并不奢望用消费经济学的思想全面彻底的展现移动通讯服务消费的各个方面,我只期望在导师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能顺利的完成论文的写作,对这一涉及广泛,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大量疑惑的问题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以便进一步的探索。如果这能够对全面认识移动通讯服务消费、促进消费环境的改善、提高消费者移动通讯消费的质量有所帮助,我便感到十分欣慰了。但是由于本人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积累限制,在分析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错误和遗漏,这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希望能够为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基础。由于本人经济学基础和分析能力的限制,本文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具体而言:如何用消费经济学的语言来解释移动通讯服务消费的种种现象,尤其是要重新挖掘理论基础,从多个视角进行分析,难度很大,由于笔者的研究水平和思维视角有限,本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626
本文编号:2699613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6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晓华,苏梅梅;中英电信“双寡头垄断”模式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2期
2 何霞;;我国电信监管改革历程与发展方向[J];电信技术;2006年11期
3 汪云;高锡荣;;基于价值创新理论的电信运营商定位策略分析[J];电信快报;2007年05期
4 侯广吉;马慧;梁雄健;;移动电话资费管制的研究[J];电信科学;2006年10期
5 钱慧;吕廷杰;;3G价值网业务模式的研究[J];电信科学;2006年11期
6 任傎萍;;WiMAX面临的挑战与因应之道[J];电子与电脑;2006年Z1期
7 江燕;鸡肋3G:昙花一现?[J];电子商务;2005年09期
8 刘萍;;3G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福建电脑;2006年07期
9 刘君;;手机媒介的发展及其社会价值取向[J];电视工程;2006年04期
10 李晓英;华成;;我国电信运营商3G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2699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699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