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柳将分公司竞争优势提升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626
【图文】:
网络和用户后只算了第四季度的收入,截止2008年底CDMA用户为4035户,第四季度总收入为57.89万元,ARPU值为47.82元。这3种类型用户收入在柳江分公司总收入量的百分比构成如下图2一2所示:个人客户12.46%政企客户28.57%诬家庭客户5已96%政企客户瀚家庭客户个人客户图2一2柳江电信用户群构成及收入比重示意图从图表可是看出,家庭客户是柳江电信主要业务收入来源,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政企客户,这两种业务加起来已接近到分公司总收入的百分之八十,需用特别中国电信柳江分公司竞争优势提升研究
的10.52%;综合信息服务收入为223.97万元,占总收入的7.52%;。,第四季度CDMA业务收入57.89万元,占总收入的1.94%;其他业务收入162万元,占总收入的5.44%;。业务收入比重见图2一3所示:其他C网移动5.44%小灵通 10.52%固定电话46.27%舞宽带数据28.31%固定电话终宽带数据小灵通满综合信息C网移动其他图2一3柳江电信产品业务收入及比重示意图中国电信柳江分公司竞争优势提升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默生荣膺“2005中国电信供应商百佳”称号[J];今日电子;2005年07期
2 李立新;中国电信新业务的发展与展望[J];通讯世界;1996年08期
3 ;中国电信提出电子商务发展思路[J];四川通信技术;1998年06期
4 ;中国电信获顶级域名注册权[J];当代通信;1998年14期
5 ;更新观念 携手同心 共谋发展──写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分营重组之际[J];邮电企业管理;1999年11期
6 张群翊;;中国电信首选VTG[J];每周电脑报;1999年15期
7 蒲江;开放与竞争:中国电信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财经科学;2000年S1期
8 高颂革;中国电信数据及多媒体业务发展的战略思考[J];邮电企业管理;2000年07期
9 文阁;中国电信四大发展趋势[J];电气时代;2000年03期
10 ;“中国电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通信世界;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居平;;在中国电信BSSEDA论坛上的致辞[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永丽;;从中国电信市场环境的变化看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再造[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在NGN峰会演讲[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4年通信技术论文集(一)[C];2004年
4 郑宏剑;;中国电信转型的龙头业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毅东;;学习型企业和人才培养[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有关马尾船政与中国电信史料[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7 杨海曼;;中国电信发展无线市话业务的探讨[A];海南省通信学会论文集(二○○二年)[C];2002年
8 赵欣艳;张其翔;;转型期中国电信USP建设及运营策略改革建议[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安迪;王其;高金兴;张振波;杨建东;;应用EVA完善中国电信的价值管理体系[A];2009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10 侯福平;;论中国电信节能减排的策略和目标制定[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08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鲁威;转型中的中国电信[N];农民日报;2005年
2 墨末;百万家庭健康上网大行动昨日启动[N];人民邮电;2005年
3 包松娅;中国电信:从垄断到自由竞争[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秦蓉;中国电信 CRM在渐进中整合[N];通信产业报;2005年
5 毛涛涛;中国电信欲借力外资抢3G市场[N];北京商报;2006年
6 李少林;中国电信6地获IPTV落地许可[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修荣腾;中国电信看好语音搜索市场[N];中国质量报;2007年
8 马晓芳;中国电信省级公司领导轮岗或将开始新一轮调整[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中国电信“通航”工程全面启动[N];民营经济报;2006年
10 巫伟;中国电信盈利再度下滑[N];南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奇宝;中国电信行业规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蒋红娟;中国电信业的市场化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3 张成波;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模式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邹文英;论电信产业的有效竞争[D];厦门大学;2006年
5 刘志强;电信个人客户价值度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李华;广东电信移动通信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7 李殿伟;基于价值网理论的电信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许红;中国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关键成功因素及其评价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詹尊明;中国移动通信服务业的价格规制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陈灿;不确定条件下电信行业投资决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春;浅谈中国电信进军3G市场之营销战略[D];暨南大学;2006年
2 吴新南;中国电信营销人员绩效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欧伟强;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陈晓航;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文兴;中国电信资阳分公司KPI考核体系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6 周文文;中国电信绍兴分公司竟争战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许少波;中国电信企业经营者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戴华;中国电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王红蕾;英国电信与中国电信ICT营销对比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10 杨建宁;中国电信营销渠道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7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72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