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企业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激励理论与机制创新研究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272.92;F49
【部分图文】:
形成阶段、产品的成长阶段、产品成熟的阶段、产品的衰退阶段。③(参阅图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图)。第一阶段 产品的形成阶段(介绍期):从市场的角度上来看,产品的形成原因是现有市场上没有类似的产品,所以顾客对处于产品形成阶段的新产品还不①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J].经济学期刊. 1996 (5).②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J].经济学期刊. 1996 (5).③Vernon, R. (1966),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J]. Quarterly Journalof Economics, Vol. 80.第05期 杜新宇:中国IT企业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激励理论与机制创新研究 J152-8-63
63图4.4 企业集约型人才资本和增量型人力资本与IT企业成长的关系①图4.4 所显示的是集约型人力资本、增量型人力资本和成长期IT企业生产力函数之间的关系。OP’阶段作为成长期的第一个阶段,是集约型人力资本十分活跃的阶段,这个时候集约型人力资本推动着企业高速成长,因此有大量技术创新成果产生。P’S’阶段是成长期的第二阶段,技术创新势头减弱,集约型人力资本开始向增量型人力资本转化。虽然企业总报酬保持着递增但增速开始减缓,边际报酬呈现出递减态势。S’T’是成长期的最后阶段,企业没有新的技术创新成果产生,增量型人力资本在这个阶段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企业总报酬保持递增,但是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都出现递减。②由此可见
②,也就是说在IT产品成熟期时对于研发人员的数量有最大的需求。图4.5所显示的是产品生命周期内研发人员的资源配置图,根据研发的规律可以看出研发人员的配置是随着产品生命周期所出现的问题而变化的。图4.5 产品生命周期内研发人员资源配置示意图③如图所示,IT产品在介绍期和成长期内,当t = tm时产品所出现的技术问题是最多的,对于研发人员的需求数量也会达到最大值。当t >t2时,技术问题也相对的减少,产品的研发人员也会陆续的离开,但是仍有一些后续的技术支持工作①N(t)为直到时间t时, 该IT产品领域已提出但尚未解决的问题数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行金玲;IT企业的留人之道[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贾银芳,刘国武,王弈军;知识资本研究[J];财会通讯;2004年22期
3 张星;王润孝;;IT企业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研发人员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4 杨明海,张体勤,丁荣贵;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概念、体系与结构[J];东岳论丛;2003年06期
5 聂辉华;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6 周霞,张应利;过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9期
7 陈卫灵;;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12期
8 刘兵,吕荣杰;经营“管理人才人力资本”的企业运营模式研究[J];管理科学;2003年01期
9 李垣,孙恺;企业家激励机制对分配性行为的治理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李双金;;转型经济中的可信承诺问题研究[J];经济学家;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申来津;精神激励的权变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于璐;现代公司激励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姜敢闯;现代企业激励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彭贺;人为激励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存金;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1年
6 杨淑君;所有者与经理人双向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李涛;企业激励结构比较制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慧明;知识型员工激励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7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83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