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省移动公司人力资源体系再提升方案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272.92;F626
【部分图文】:
北京邮电人学硕「学位论文第9臾共40页资料来源:惠悦咨询公司2006年度员工满意度调杏图2一 12006年度满意度调查总体调研结果排序(2)做出正面回答比例最高的五个问题如表2一1所示,在所有问题中,以下问题是员工给予正面回答,即选择答案为5分或4分的员工数占比最高的前五个问题表2一1做出正面回答比例最高的五个问题问问题 题百分比比我我以在公司工作为荣 荣 97%%%您您对于公司所提供的法定以外的福利的满意度度 97%%%我我计划在公司继续留任至少一年 年 93%%%公公司期望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负责 责 93%%%公公司提供足够的资源 源 93%%%(3)做出正面回答比例最低的五个问题如表2一2所示,在所有问题中,以下问题是员工给予正面回答,即选择答案为5分或4分的员工数占比最低的前五个问题表2一2做出正面回答比例最低的五个问题问题公司内跨部门间,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百分比37%M省移动公司人力资源体系再提升方案研究
资料来源:2004一2007劳资年报图2一22004一2007年劳务工数量图数量近几年激增,主要开始于2004年下半年,2005年年底到达数比2,2006年增幅24%,2007年增幅速度放慢,也达到了6%。人员数量方面的原因。一是经营模式发生转变。在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的指导下,各地将一些代办营业厅改为自办,同时,又新增了许多自办营业厅。导成倍增加。二是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导致人员需求增大。M省连续3年以超过20%的速度高速递增,业务规模的扩大,服务要求的提高,直接。三是客服集中,省、市人员数量重叠。从2006年开始,全省10086业中阶段,省、市10086人员存在一定数量的重叠,而集中后市公司1008化需要一定的时间。理政策司对劳务工的管理政策基本上是基于薪酬的管理,按照岗位设置员工待
2007年资料来源:2004一2007劳资年报图2一22004一2007年劳务工数量图劳务工数量近几年激增,主要开始于2004年下半年,2005年年底到达数比2004年增加了45%,2006年增幅24%,2007年增幅速度放慢,也达到了6%。人员数量的增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营模式发生转变。在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的指导下,为掌控销售渠道,各地将一些代办营业厅改为自办,同时,又新增了许多自办营业厅。导致农村乡镇营业员成倍增加。二是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建东;杜鹏程;;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史振磊;知识员工的劳动特点及其管理策略[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3期
3 赵轩;徐建华;;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定位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6年02期
4 张瑾;奥运会志愿者与人力资源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顾英伟,赵红艳,刘立德,李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构筑[J];商业研究;2002年18期
6 崔飚,张桂英;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J];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7 翁清雄;张存禄;;论我军开展干部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J];长江论坛;2006年05期
8 贾鸿飞;寻找理想的薪酬模式[J];中国人才;2003年04期
9 张丹;激励内涵的跨学科考察[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殷雅竹,李艺;论教育绩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刚;面向工程设计的劳动计量理论、方法与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2 赵庆惠;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小钢;基于流程优化的政府绩效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张显宏;农民工劳动力产权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关朝阳;我国竞技体操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银花;云南私营企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卓敏;我国中小企业人才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3 张成文;平顶山市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马艳杰;胜利石化总厂全员绩效量化考核制度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叶琳;绩效考核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马和平;现代商业银行人才管理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7 王琳;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李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9 谢中华;武钢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朱建航;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与人才支撑体系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49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84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