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3G增值业务项目需求管理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11-20 15:01
   2000年后,中国开始在国内的通信市场上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逐渐形成了由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中国电信等数家通信运营商都同时经营国内电信业务的局面。移动通信更加方便的优势加速分流传统通话方式固话的话务量,通信运营商便开始了以服务和价格来抢夺通信用户的“拉锯战”,伴随着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网络电话、QQ通信等新业务、新技术的大力冲击,中国通信行业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特别是在中国发放三张不同制式的3G牌照后又引发并加剧了国内通信行业的市场竞争,将会极大的影响中国通信行业在未来的格局。而越来越多的3G增值业务的创新和推广,也在不断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研究3G增值业务的需求,从而更好有效的开发各类增值业务正在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同时作为影响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和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管理,研究它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工作,是如何有效工作以推进项目的顺利完成。 本论文从需求管理它所涵括的内容着手,阐述了需求管理和需求的定义,讲明了通过用例方式来莸取需求的方法以及在需求管理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对需求管理在独立项目的周期中的结构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项目需求管理存在于各个子系统、系统、及组件,运用于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需求管理活动中所包括的各个工作模块进行了分解,并对这些模块所包含的内容和要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本论文对在整个项目周期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需求变更管理的策略,及需求变更管理所应当遵循的流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对项目需求变更进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在中国联通的3G增值业务---炫铃的系统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需求变更进行规范化流程管理来促进项目的最终成功,并通过在需求管理中具体的应用实践,分析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如何获取较清晰的项目需求以及通过需求分类的方法来描述需求的分步式步骤,论文最后总结了以电信增值业务为代表的信息化项目的特点以及这些信息化项目需求管理的特点,展望了信息化项目的需求管理发展方向。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626
【部分图文】:

示意图,多层次需求,项目生命周期,示意图


就能结束的,它是存在于整个项目的实施工程中,所以它在整个项目中存在的时间最长,也是最为艰苦斗争的环节。而且它在整个项目周期过程中,还分为多层次需求。在这里本文用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多层次需求模型图(图3一1)来进行表述。在这个模型图中分为若干层,在每个层次都关心相应阶段的问题。各层之间有着层层关系,上层、下曾、左侧、右侧都需要相互的印证和影响。需求管理发生在所有项目的每一个层面里,而不只是其中的一层,同时是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3G增值业务项目需求管理研究及应用

呼叫流程,多层次需求,需求管理,项目生命周期


层多次解分贯穿项目生命周期始终图3一1项目生命周期中多层次需求示意图需求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需求的不断变化性,它不是在整个项目前做做工作就能结束的,它是存在于整个项目的实施工程中,所以它在整个项目中存在的时间最长,也是最为艰苦斗争的环节。而且它在整个项目周期过程中,还分为多层次需求。在这里本文用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多层次需求模型图(图3一1)来进行表述。在这个模型图中分为若干层,在每个层次都关心相应阶段的问题。各层之间有着层层关系,上层、下曾、左侧、右侧都需要相互的印证和影响。需求管理发生在所有项目的每一个层面里,而不只是其中的一层,同时是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3G增值业务项目需求管理研究及应用

手机,步骤,门户网站,信息


该方式只能定制全国SP/CP提供的铃音,具体流程如下:a)用户登录全国统一WEB门户,试听铃音,输入手机号码、用户密码,提交定制请求,如步骤a;b)全国统一解析定制信息,根据手机号码将页面重定向到用户归属炫铃门户网站,同时采用一次登录技术(550)将定制信息和用户信息提交给炫铃门户网站,如步骤b;c)炫铃系统通过联通在信短信平台验证注册用户与手机的对应关系,确认后对用户进行认证,如未通过认证,返回拒绝接入消息,如果通过认证,则进行相应业务逻辑操作,记录该次操作,并将用户号码和结果信息发送给本地SMG,如步骤c;d)SMG转发结果信息给SMSC,SMSC发送结果信息到用户手机,如步骤d。登录省分炫铃WEB门户进行铃音定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耕,王学军;国内外项目进度管理的比较及建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2 赵玉枝;项目的时间管理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邮电设计技术;2003年10期



本文编号:2891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891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6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