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TAUT模型的手机银行用户采纳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09:28
本文关键词:基于UTAUT模型的手机银行用户采纳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手机银行 UTAUT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SEM) 用户采纳
【摘要】:手机银行,又叫移动银行,它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手机银行具有随时随地提供银行服务的优势,各大银行纷纷加紧了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大力推广手机银行服务。然而,在我国,手机银行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深,它的普及率也远没有国外那么高,人们普遍对它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担忧。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本文在参考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个人采纳手机银行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本文基于UTAUT模型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来研究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人群采纳手机银行的影响因素。通过回收435份有效问卷,并利用SPSS19.0和Amos18.0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得出如下结论:UTAUT模型适用于我国手机银行影响因素的研究,个人采纳手机银行的使用意愿受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风险和感知成本的影响,个人采纳手机银行使用行为受到便利条件使用意向的影响,绩效期望受到努力期望的影响;按影响程度大小,努力期望对绩效期望的影响最大,绩效期望和社会影响对个人采纳手机银行的使用意愿影响最大;只有感知风险和感知成本对个人采纳手机银行的使用意向具有负向影响;性别对个人采纳手机银行具有调节效应。此外,本文还发现手机银行在我国的认可度还处于中等水平。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发展手机银行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促进手机银行的发展,银行在推广手机银行时要重视科技创新,提高手机银行的易用性和有用性;要提升服务,,降低手机银行的风险和成本;要积极开展营销,提高手机银行在我国的认可度和渗透率;要加强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实现市场的有序竞争和互惠共赢。
【关键词】:手机银行 UTAUT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SEM) 用户采纳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F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插图索引10-11
- 附表索引11-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研究背景12-14
- 1.1.2 研究意义14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4-17
- 1.2.1 手机银行用户采纳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14-16
- 1.2.2 手机银行发展策略的文献综述16-17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17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17-19
- 1.3.1 研究方法17-18
- 1.3.2 研究内容18-19
- 1.4 创新点19-21
- 第2章 手机银行用户采纳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21-29
- 2.1 手机银行的概念及实现方式21-23
- 2.1.1 手机银行的概念21
- 2.1.2 手机银行的实现方式21-23
- 2.2 UTAUT 模型相关理论23-27
- 2.2.1 理性行为理论23-24
- 2.2.2 计划行为理论24
- 2.2.3 技术接受模型24-26
- 2.2.4 整合型用户接受与使用模型26-27
- 2.3 感知风险理论27-29
- 2.3.1 感知风险的内涵27-28
- 2.3.2 感知风险的维度28-29
- 第3章 手机银行用户采纳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29-36
- 3.1 模型框架设计29-30
- 3.1.1 模型框架设计原理29-30
- 3.1.2 模型框架结构30
- 3.2 变量定义及研究假设30-32
- 3.2.1 绩效期望的定义及假设30-31
- 3.2.2 努力期望的定义及假设31
- 3.2.3 社会影响的定义及假设31
- 3.2.4 便利条件的定义及假设31
- 3.2.5 感知风险的定义及假设31
- 3.2.6 感知成本的定义及假设31-32
- 3.2.7 使用意愿的定义及假设32
- 3.2.8 调节变量的假设32
- 3.3 调查设计32-36
- 3.3.1 样本选择33
- 3.3.2 问卷设计33-35
- 3.3.3 问卷调研35-36
- 第4章 手机银行用户采纳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36-47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36-40
- 4.1.1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36-39
- 4.1.2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39-40
- 4.2 信度效度检验40-42
- 4.2.1 信度检验40-41
- 4.2.2 效度检验41-42
- 4.3 假设检验42-44
- 4.4 调节效应的检验44
- 4.5 实证结果及分析44-47
- 第5章 促进手机银行用户采纳的政策建议47-50
- 5.1 增强手机银行的易用性和有用性47
- 5.2 降低手机银行使用风险和成本47-48
- 5.3 提高手机银行的认可度和渗透率48-49
- 5.4 实现市场的有序竞争和互惠共赢49-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附录 调查问卷57-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光辉;杨咸月;;手机银行模式与监管:金融包容与中国的战略转移[J];财贸经济;2011年04期
2 王蕾;卫文斐;李举超;;个人客户采纳手机银行的影响因素[J];金融论坛;2013年11期
3 陈华平;唐军;;移动支付的使用者与使用行为研究[J];管理科学;2006年06期
4 周涛;鲁耀斌;张金隆;;整合TTF与UTAUT视角的移动银行用户采纳行为研究[J];管理科学;2009年03期
5 焦扬;胡冬燕;丁淑贞;;中国手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华北金融;2011年04期
6 饶鹏;;手机银行发展现状比较及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2年02期
7 白璇;赵倩茹;朱坤昌;李永强;;手机银行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决策;2010年09期
8 谢滨;林轶君;郭迅华;;手机银行用户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3期
9 孙蕾;孙英隽;;我国手机银行的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J];金融经济;2013年04期
10 刘以研;白璐;;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手机银行安全问题研究[J];情报科学;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790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79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