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D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构建
本文关键词: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D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公司 心理契约理论 激励理论 知识型员工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企业不断涌现,其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愈加值得关注。知识型员工与传统意义的员工有所区别,其具有较高的素质、较强的独立性等特点,一个知识型员工创造的价值往往是普通员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目前互联网企业在知识型员工激励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激励方式单一、平均主义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差异化激励、缺乏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知识型员工价值的体现。如何调动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技能和优势,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一个企业在竞争中获胜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研究和探讨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通过文献阅读,梳理了心理契约理论、激励理论、知识型员工的相关知识,并以D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的结构以及员工的激励现状。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形式,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在此基础上,论文从D公司激励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从物质激励、环境支持、晋升空间、缺乏对心理契约的应用等角度总结激励体系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论文基于心理契约理论,重新设计了D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体系,阐述了具体的实施方式和具体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运行保障措施,以此充分调动发挥D公司知识型员工的能动性,为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和创造条件。
【关键词】:互联网公司 心理契约理论 激励理论 知识型员工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F4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导论8-16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10
- 1.1.1 选题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3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0-11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1-12
- 1.2.3 研究评述12-13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14-16
- 1.4.1 研究内容14
- 1.4.2 论文框架图14-16
- 第2章 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理论概述16-24
- 2.1 企业激励体系的概念内涵16-18
- 2.1.1 激励体系16-17
- 2.1.2 互联网知识型员工17-18
- 2.2 知识型员工激励理论及方式18-21
- 2.2.1 激励理论依据18-19
- 2.2.2 知识型员工激励方式19-21
- 2.3 心理契约与激励的关系21-22
- 2.3.1 心理契约是激励体系运作的中介21
- 2.3.2 心理契约是激励过程实施的前提21-22
- 2.4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互联网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22-24
- 2.4.1 心理契约理论22-23
- 2.4.2 心理契约理论对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的必要性分析23-24
- 第3章 D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分析24-36
- 3.1 D公司概况24-29
- 3.1.1 D公司简介24-25
- 3.1.2 D公司人力资源现状25-29
- 3.2 D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调查29-31
- 3.2.1 调查目的和调查方法29
- 3.2.2 调查内容29
- 3.2.3 调查统计29-31
- 3.3 D公司激励体系存在的问题31-33
- 3.3.1 知识型员工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31-32
- 3.3.2 激励方式过于单一32
- 3.3.3 激励体系不够科学系统32-33
- 3.4 D公司激励体系问题的成因分析33-36
- 3.4.1 物质激励维度33-34
- 3.4.2 环境支持维度34
- 3.4.3 晋升空间维度34-35
- 3.4.4 缺乏对心理契约的应用35-36
- 第4章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D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设计36-45
- 4.1 员工激励体系设计思路36
- 4.2 员工激励体系设计原则36-37
- 4.3 D公司激励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37-40
- 4.3.1 建立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体系37-38
- 4.3.2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激励方式38-39
- 4.3.3 激励体系模型39-40
- 4.4 心理契约形成与维系模型设计40-42
- 4.5 基于心理契约员工激励机制的实施方式42-45
- 第5章 D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运行保障措施45-49
- 5.1 营造良好的工作软环境,强化关系责任契约功能45-46
- 5.1.1 以团队协作方式营造良好氛围45
- 5.1.2 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45-46
- 5.2 创建学习型组织,强化成长责任契约功能46-47
- 5.2.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46-47
- 5.2.2 培训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47
- 5.2.3 委以重任47
- 5.3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强化交易责任契约功能47-49
- 5.3.1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47-48
- 5.3.2 构建薪酬激励制度48-49
- 第6章 结论49-51
- 6.1 本文结论49
- 6.2 展望49-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晓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其激励体系研究[J];时代金融;2012年27期
2 张强;;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探索;2012年11期
3 郑士贵;劳动激励体系[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4期
4 汪锐 ,张艳阳;良好的激励催生优秀的业绩[J];现代企业教育;2003年10期
5 魏梅 ,王树文 ,陈艳;海尔集团的“管理借力”人本激励体系[J];市场观察;2001年02期
6 孙桂英,何咏亮;构建国企经营者新的激励体系的设想[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许秀梅;;论会计人员的激励体系[J];工业会计;2002年07期
8 吴言;刍议构建企业激励体系[J];政工研究动态;2003年24期
9 王辉;;高校教师教学激励体系建设研究[J];内江科技;2008年08期
10 孙志艳;张伟;;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钟意;石莉萍;;高校教师激励体系构建的理性思考[A];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优秀交流论文集[C];2013年
2 李晓;;浅谈对汽车4S店销售人员的激励[A];2007年汽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先敏;王燕;;以波特-劳勒模式构建研究型中医院激励体系[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兵;;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实践与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云 零售运营资深人士;员工激励体系设计的9个原则[N];21世纪药店;2013年
2 郭岩;让激励体系发挥最大的作用[N];中国企业报;2003年
3 记者 王勇;浙江邮政从严管理干部[N];中国邮政报;2010年
4 博为;激励体系:企业发展动力之源[N];今日信息报;2005年
5 记者 丁建峰;宁夏健全财政激励体系[N];中国财经报;2010年
6 孙利平;诊断中国民营企业[N];中国社会报;2001年
7 陶希东;建设社会组织应重视的原则[N];学习时报;2014年
8 深圳市总商会;建立民营企业评价和激励体系[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刘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在成长中体会甜蜜的味道[N];中国保险报;2014年
10 边长勇;运用EVA 构建薪酬激励体系[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志强;电子商务公司GL员工激励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许文;PWC商务服务中心人力资源部门激励体系改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海亮;BH公司营销激励体系构建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4 戴雪玉;GG培训机构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培麟;SM学院教师激励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师清波;东港新城桥梁工程项目管理团队薪酬激励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王雪婷;鄂尔多斯市公安局T分局民警激励体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杨大鹏;商业银行薪酬激励体系优化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9 聂彬;HS科技公司人才激励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徐帆;LA公司员工激励体系优化设计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30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830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