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05:50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产业动员 信息产业动员网络 信息产业动员中心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 多属性决策


【摘要】:当前,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新资源,成为世界范围内大国博弈的主导因素,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自然成为世界大国乃至网络强国的重要标志。同时,信息内容及其控制机制的复杂性,导致各种突发事件频发,这给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信息产业动员就是其中一个需要迫切研究的领域。本文将动员能力与动态能力的理论研究成果引入信息产业动员能力建设的体系框架,研究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问题。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信息产业动员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成果,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信息产业动员能力测度的指标体系,并借助多属性决策方法对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归纳起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了信息战背景下动员能力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信息战与国家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经验、信息产业概念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动员能力的基本理论,以上内容为论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对信息产业动员、信息产业动员网络、信息产业动员中心和信息产业动员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信息产业动员的概念、分类及特点,进而探讨了信息产业动员的实现模式以及信息产业动员的体系建设。作为信息产业动员实现模式的重要一环,对信息产业动员网络及其核心节点(信息产业动员中心)进行了研究:信息产业动员网络的概念、作用、目标及约束条件分析;信息产业动员网络的基本特征和信息产业动员网络的建设;信息产业动员中心的作用、建立的原则以及建立的策略;最后,通过前面3个概念的剖析,从动员能力和动态能力两个角度阐述了信息产业动员能力所处的位置,表明了信息产业动员能力的学科交叉特性,并对信息产业动员能力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3)通过借鉴动员能力理论中关于能力要素的分析并结合信息产业动员的相关特点,给出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研究的预选指标。考虑到指标之间所具有的模糊不明确等特性,本文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对预选指标进行了筛选,并最终确定了一个比较合理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信息产业动员指挥和控制能力、信息产业动员组织建设能力、信息产业动员预案建设能力、信息产业动员信息化综合能力、信息产业动员基础综合能力等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 4)运用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了信息产业动员能力的评价模型。首先,借鉴多属性评价的一般流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流程图。然后,针对评价值为实数、区间数、三角模糊数以及三者混合数据类型等4种情况,循序渐进,建立了基于这4种类型的TOPSIS方法、灰色关联方法和灰色关联投影方法,详细介绍了这些方法的评价原理和评价步骤。其中,为了减少评价的主观性影响,选用了基于变异系数的客观权重确定方法。 5)实证分析了山东省九地市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问题。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指标的客观权重;结合实际评价数据的特点,选择基于混合数据类型的TOPSIS方法、灰色关联方法、灰色关联投影法分别得到九地市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水平排序,,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由于3种方法的结果未能达成一致,按照流程图的步骤,利用Borda法、Condorcet函数和Copeland函数对排序结果进行集结,最终达成一致结果。
【关键词】:信息产业动员 信息产业动员网络 信息产业动员中心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 多属性决策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1章 绪论11-28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4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4-24
  • 1.3.1 信息产业动员相关研究综述14-15
  • 1.3.2 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综述15-20
  • 1.3.3 信息产业测度方法研究综述20-24
  • 1.4 本文研究方法24-25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25-28
  • 1.5.1 主要内容25-26
  • 1.5.2 结构框架26-28
  • 第2章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相关理论28-60
  • 2.1 信息战与国家信息安全理论28-51
  • 2.1.1 信息战的内涵与特点28-38
  • 2.1.2 美国信息战经验分析38-45
  • 2.1.3 中国信息战的应对策略45-51
  • 2.2 信息产业理论51-56
  • 2.2.1 信息产业概念51-53
  • 2.2.2 信息产业发展历程53-56
  • 2.2.3 信息产业发展规律56
  • 2.3 动员能力理论56-59
  • 2.3.1 动员能力理论56-58
  • 2.3.2 动员能力构成58-59
  • 2.4 本章小结59-60
  • 第3章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的内涵分析60-76
  • 3.1 信息产业动员的概念界定及辨析60-63
  • 3.1.1 信息产业动员的概念及特点60-62
  • 3.1.2 信息产业动员的体系建设62-63
  • 3.1.3 信息产业动员的实现模式63
  • 3.2 信息产业动员网络的内涵分析63-67
  • 3.2.1 信息产业动员网络概述63-65
  • 3.2.2 信息产业动员网络的基本特征65-66
  • 3.2.3 信息产业动员网络的建设66-67
  • 3.3 信息产业动员中心的作用与特点67-72
  • 3.3.1 信息产业动员中心的概念67
  • 3.3.2 信息产业动员中心的作用67-68
  • 3.3.3 信息产业动员中心建立的原则68-69
  • 3.3.4 信息产业动员中心建立的策略69-72
  • 3.4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的内涵分析72-75
  • 3.4.1 动员能力与信息产业动员能力72-73
  • 3.4.2 动态能力与信息产业动员能力73-74
  • 3.4.3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的概念界定74-75
  • 3.4.4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的特点75
  • 3.5 本章小结75-76
  • 第4章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76-96
  • 4.1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76-77
  • 4.2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预选指标体系77-83
  • 4.2.1 信息产业动员组织能力要素77-78
  • 4.2.2 信息产业动员信息能力要素78
  • 4.2.3 信息产业动员基础能力要素78-79
  • 4.2.4 信息产业动员预案能力建设要素79-80
  • 4.2.5 信息产业动员指挥和控制建设能力要素80-83
  • 4.3 基于模糊聚类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83-95
  • 4.3.1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关键要素识别方法83-86
  • 4.3.2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86-89
  • 4.3.3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指标含义详解89-95
  • 4.4 本章小结95-96
  • 第5章 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研究96-137
  • 5.1 多属性决策方法理论96-110
  • 5.1.1 多属性评价指标规范化方法96-107
  • 5.1.2 常用的多属性决策方法107-110
  • 5.2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流程110-111
  • 5.3 基于实数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11-117
  • 5.3.1 基于实数 TOPSIS 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11-113
  • 5.3.2 基于实数灰色关联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13-114
  • 5.3.3 基于实数灰色关联投影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14-117
  • 5.4 基于区间数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17-123
  • 5.4.1 基于区间数 TOPSIS 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17-118
  • 5.4.2 基于区间数灰色关联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18-120
  • 5.4.3 基于区间数灰色关联投影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20-123
  • 5.5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指标模型123-128
  • 5.5.1 基于三角模糊数 TOPSIS 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23-124
  • 5.5.2 基于三角模糊数灰色关联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24-125
  • 5.5.3 基于三角模糊数灰色关联投影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25-128
  • 5.6 基于混合指标值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28-136
  • 5.6.1 基于混合指标值 TOPSIS 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29-131
  • 5.6.2 基于混合指标值灰色关联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31-132
  • 5.6.3 基于混合指标值灰色关联投影法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模型132-136
  • 5.7 本章小结136-137
  • 第6章 山东省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实证分析137-153
  • 6.1 山东省九地市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数据137-141
  • 6.1.1 山东省九地市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数据收集137-138
  • 6.1.2 山东省九地市信息产业动员能力统计数据138-141
  • 6.2 山东省九地市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指标客观权重的确定141-144
  • 6.2.1 评价数据规范化141-142
  • 6.2.2 山东省九地市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指标客观权重的确定142-144
  • 6.3 山东省九地市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144-152
  • 6.3.1 基于混合指标值 TOPSIS 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144-146
  • 6.3.2 基于混合指标值灰色关联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146-148
  • 6.3.3 基于混合指标值灰色关联投影方法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148-149
  • 6.3.4 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结论149-152
  • 6.5 本章小结152-153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153-156
  • 7.1 研究结论153-154
  • 7.2 主要创新性成果154-155
  • 7.3 研究展望155-156
  • 参考文献156-16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64-16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165-166
  • 致谢166-168
  • 附录1 模糊聚类分析的 Matlab 源程序168-1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方霞;陈华友;;确定区间数决策矩阵属性权重的方法——熵值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孔昭君;国民经济动员技术体系初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李金林;经济动员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张小庆;李学良;;应用Borda数法分析与评价核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编辑学报;2006年S1期

5 冯海旗,甘仞初;基于分形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结构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张寒菊;李志祥;;财政金融动员模式探讨——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杨小娟;汪新凡;;区间数据混合加权集成算子及在群决策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8 吴彩虹,陈常青;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一种ELECTRE方法[J];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尤天慧,樊治平,俞竹超;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中确定属性熵权的一种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张勇刚,周明;企业信息化测度综合指数模型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0期



本文编号:867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867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f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