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宁远县支行员工培训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邮储银行宁远县支行员工培训体系研究
【摘要】:我国金融服务业不断地实现市场化竞争,从单一的国有银行到现在的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异常激烈。这对刚刚组建不久的邮储银行的管理和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才作为这场竞争中最关键的因素,如何建立起能充分调动银行员工工作积极性、又能够有效实施的激励体系,对于邮储银行能否留住优秀人才,提升银行的竞争力以及服务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而言,主要只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农业发展银行是比较正规的金融机构,但是因为农村自身服务对象、规模等原因,使得该类金融机构存在供给缺位的现象,这对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农村的邮政储蓄扮演着“抽水机”的角色,将农村资金注入到城市工、商业之中,而这又加剧了农村的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在该种特殊情形下,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迅速萌芽。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更好地发展邮政储蓄银行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上文所述,本文对邮储银行宁远县支行(以下简称宁远县支行)培训员工的体系进行研究,主要是针对该支行在培训员工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深入探索如何进行员工培训的方法,通过加强员工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学习氛围,从而达到使企业经营业绩提高的目的。本文的指导理论是人力资源培训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有:员工座谈、问卷调查等,以期深刻剖析该支行培训员工体系等方面,并且在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企业培养员工的方式方法之基础上,搜集大量资料,最后设计出一套切合该支行实际的员工培训方法。只有保证培训方案能够正确的被执行,并且能够全方位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够使得邮储银行宁远支行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邮储银行 支行 员工 培训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F832.33;F61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的目的11
- 1.2.2 研究的意义11-12
- 1.3 研究综述12-15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3-14
- 1.3.3 对相关研究的总结与评论14-15
- 1.4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15-17
- 1.4.1 研究方法15-16
- 1.4.2 逻辑框架16-17
- 2 人力资源培训概念界定17-21
- 2.1 相关概念界定17-18
- 2.1.1 培训的定义17-18
- 2.1.2 人力资源培训的定义18
- 2.2 培训的基本理论概述18-21
- 2.2.1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18-19
- 2.2.2 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理论19
- 2.2.3 马斯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9-21
- 3 邮储银行宁远支行现有员工培训的现状21-27
- 3.1 邮储银行宁远支行概况21
- 3.2 邮储银行宁远支行员工基本情况21-23
- 3.2.1 年龄结构21-22
- 3.2.2 学历及职称情况22-23
- 3.2.3 资质证书情况23
- 3.3 邮储银行宁远支行员工培训现状23-27
- 3.3.1 员工培训体系架构23-24
- 3.3.2 宁远支行员工培训组织结构24-25
- 3.3.3 宁远支行员工培训制度25
- 3.3.4 宁远支行员工培训的三农方向25-27
- 4 邮储银行宁远支行员工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7-32
- 4.1 邮储银行宁远支行员工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27-29
- 4.1.1 缺乏对培训工作的重视27-28
- 4.1.2 缺乏有效的需求性分析28
- 4.1.3 缺乏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价28
- 4.1.4 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28-29
- 4.2 邮储银行宁远支行员工培训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29-32
- 4.2.1 外部原因29-30
- 4.2.2 内部原因分析30
- 4.2.3 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的成因30-32
- 5 邮储银行宁远支行员工培训体系的优化32-47
- 5.1 国外知名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实例32-33
- 5.1.1 美联储员工培训模式32
- 5.1.2 日本住友银行员工培训模式32-33
- 5.1.3 启示33
- 5.2 邮储银行宁远支行员工培训体系的优化33-47
- 5.2.1 邮储银行宁远支行员工培训原则33-35
- 5.2.2 优化培训组织架构和培训需求35-40
- 5.2.3 培训计划和培训分类优化40-41
- 5.2.4 培训实施过程和考核机制优化41-47
- 6 邮储银行宁远支行培训体系建立的保障措施47-53
- 6.1 转变观念,将培训作为实现宁远支行目标的战略工具47-48
- 6.2 建立培训联动机制,提高培训效果48-49
- 6.3 建立组织健全的培训管理机制,强化制度管理49
- 6.4 建立员工胜任力素质模型,为培训工作提供指导和目标49-50
- 6.5 建立区域性“三农”信息反馈机制50-51
- 6.6 运用渠道培养人才,打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51-53
- 7 结论与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健民;;浅谈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的几点看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年05期
2 周灵芝;;基于石化公司员工培训体系改进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4期
3 雷兆蓉;;国有企业有效员工培训体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11期
4 阎悦来;石永恒;;本土企业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02年03期
5 吴菁 ,王虹 ,蒋文莉;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员工培训体系[J];中国劳动;2003年03期
6 王焱;刘力杰;孙会玲;;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建立[J];当代经理人;2006年01期
7 王建国;;“软”“硬”兼施 全面建立员工培训体系[J];中国煤炭工业;2008年12期
8 李芝山;;以公司战略为导向的员工培训体系设计[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27期
9 马兴杰;;多渠道多层次的员工培训体系浅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8年15期
10 陈保和;;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员工培训体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佑刚;;关于构建生产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探讨[A];贵州煤炭经济《2006年论文选编》[C];2006年
2 刘克功;白宏峰;陈亚平;王昕;张建军;王克智;王韬;荀鸿菲;杨刚;徐霁宇;郭波;;大型煤炭企业机电员工培训体系建设实践[A];2012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下)[C];2013年
3 韦建国;;构建柳州烟草员工培训体系探讨[A];广西烟草学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亚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茹;宁夏公司推行员工培训新体系[N];国家电网报;2007年
2 肖四如;建立员工培训体系[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3 ;花旗集团的员工培训体系[N];就业时报;2006年
4 通讯员 姚湘 记者 李博;湖南网通构建系统化的员工培训体系[N];人民邮电;2006年
5 本报记者 黄晓良;凸显行业特点 甘肃企业创新渐成体系[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刘霞;深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N];济宁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李香玲;改革求突破 创新谋发展[N];中国信息报;2003年
8 丁惠麟;论建立企业安全保障的长效机制[N];甘肃日报;2005年
9 Q孟推,
本文编号:965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96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