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基于圈层建设用地密度分析的中国主要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

发布时间:2017-12-26 18:12

  本文关键词:基于圈层建设用地密度分析的中国主要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 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扩张 核心度指数 扩张强度指数 空间结构


【摘要】:基于圈层建设用地密度分析,提出了城市扩张核心度指数;通过计算城市扩张核心度指数和城市扩张强度指数,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27个主要城市距城市中心不同距离区域的城市扩张的时空模式。研究发现:(1)1990~2010年,大部分城市核心度指数不断降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与国家区域政策密不可分,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1990~2000年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核心度值减少幅度较大,2000~2010年则是东北部和中西部城市降低明显。总体上看,西部和东北部城市的核心度指数要高于东部和中部的城市,结构更加紧凑。(2)城市扩张最活跃的地方总是出现在核心区边界附近,并不断向外推移。(3)城市的形态与城市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1990~2000年,一线城市扩张的强度和范围远大于其他城市;2000~2010年,二三线城市的扩张强度和范围明显增加。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逐渐由单中心扩展向多中心协同发展转变,而经济相对落后西部城市和东北部城市,城市结构比较紧凑,保持着单中心的城市形态。
[Abstract]:Analysis of land use density circl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proposed expansion of the city, the core index;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expansion of the city core index and city expansion intensity index, 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1990~2010 China 27 main city from the city center area of the city expansion in different distance.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most of the urban core indices decrease in 1990~2010, and the change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regional policies, showing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the urban core values decreased greatly in 1990~2000, while in 2000~2010, the cities in the northeast an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eneral, the core index of the 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citi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cities, and the structure is more compact. (2) the most active areas of urban expansion always appear near the boundaries of the core area and continue to move out. (3) the form of the c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city. In 1990~2000, the intensity and scope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first tier cities were far greater than those of other cities; in 2000~2010, the expansion and scope of the two or three line citi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ities,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s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single center expansion to multi center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while the econom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cities have compact urban structure and maintain a single center urban form.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1312)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是城市化在空间上最为明显的特征,也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规模和数量迅速增加,建城区的扩展成为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现在乃至将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1]。2011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2],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姚士谋;陈爽;吴建楠;张越;陈振光;;中国大城市用地空间扩展若干规律的探索——以苏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9年01期

2 李晓文,方精云,朴世龙;上海及周边主要城镇城市用地扩展空间特征及其比较[J];地理研究;2003年06期

3 匡文慧;邵全琴;刘纪远;孙朝阳;;1932年以来北京主城区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特征与机制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刘彦随;杨忍;;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5 李平星;孙伟;;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城市扩展格局与驱动机理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12期

6 梁书民;金陶陶;;中国大城市建成区扩张与城郊耕地保护研究——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例[J];环境保护;2005年11期

7 ;China’s urban expansion from 1990 to 2010 determined with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22期

8 张新乐;张树文;李颖;匡文慧;;近30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J];资源科学;2007年05期

9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高松峰;樊培军;曾忠平;李会琴;;基于RS和GIS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3 赵哲霞;郭恢财;;城市化对城乡梯度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4 周昭英;蔡永立;郑文发;;城乡交错带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5 储佩佩;董雪;高琨;付梅臣;;中国城市土地扩张研究与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6 干晓宇;周波;李建龙;杨齐;陈一;;张家港市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城市景观格局响应及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7 刘玉;侯敏;申文明;史园莉;石振;;基于遥感数据的城市化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淄博市张店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8 杨光;吴泽民;吴文友;;合肥市城市森林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何瑞珍;李若凝;朱玉芳;张雅梅;;基于GIS和RS的嵩山森林生态旅游环境变化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10 王永梅;吴志峰;胡伟平;邓南荣;;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变化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Assessing pattern of urban expansion in China from DMSP-OLS Nighttime Images[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海鹰;张新长;康停军;赵元;;基于多准则判断的城市边缘区界定及其特征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花利忠;崔胜辉;郭青海;吝涛;张国钦;;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海岛型城市的景观格局演变——以厦门岛为例[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晓燕;刘康;秦耀民;;基于GIS的西安市城市景观格局分析及其优化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5 杜东升;林文实;林珲;张路;;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夏季月气候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张志富;邱崇践;王澄海;;模拟外强迫变化气候效应的一种分段积分方法[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张志富;邱崇践;王澄海;;利用分段积分方法模拟我国西北荒漠化的短期气候效应[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尹海伟;徐建刚;;上海开敞空间宜人性分析[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石慧琼;沈陆澄;;基于动力机制的城市空间拓展方式研究——以汕头市空间拓展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吕志强;吴志峰;陈红顺;张景华;;耕地格局多样性分析——以珠三角洲为例[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红兵;农民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环境重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冯晓刚;城市热岛效应演变与成因遥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健;天津海河综合开发规划的实践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舒帮荣;基于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顾凤霞;生态城市用地格局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毕忠德;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福禄;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集约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姚小立;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杨威;中小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雪梅;基于SLEUTH模型的城市扩张分析及场景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许媛;西安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与效益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白丽月;近二十年福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单;北京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及预测信息系统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蒋王伟;郴州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S,

本文编号:1338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338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