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扩张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2000-2010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扩张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出处:《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建设用地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遥感 归一化植被指数 武汉城市圈
【摘要】:城市发展是影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数据和NPP数据,分析研究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研究期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57.88%(即1 459.44 km2);2)区域平均NPP由919.55g C/(m2·a)下降为702.95 g C/(m2·a),NPP总量由2 317.66 Gg C/a增加到2 797.91 Gg C/a,增加率为20.72%;3)武汉城市圈的9个市中,建设用地扩张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及周边地区,2000-2010年武汉市建设用地增加率为80.73%,NPP总量增加了30.53%,由于建设用地平均NPP降低了27.78%,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NPP总量增加量相对较少。
[Abstract]:Urban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material cycle and energy flow in the ecosystem. The study of its influence 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ational planning of regional land use. Based on 2000-2010 years' land use data and NPP data in Wuhan city circ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Wuhan city circle and its influence on NPP.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2000-2010 years of Wuhan city circle construction land continued to increas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construction land area increased by 57.88% (1459.44 km2); 2) NPP 919.55g C/ by the regional average (M2 - a) decreased to 702.95 g C/ (M2 a), the total NPP from 2317.66 Gg to C/a 2797.91 Gg C/a, the increase rate of 20.72%; 3) in 9 cities of Wuhan city circle, the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in large area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Wuhan city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2000-2010 years in Wuhan city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 rate is 80.73%, total NPP increased by 30.53%, decreased by 27.78% du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 NPP average. A relatively small amount of land increased NPP total construction of Wuhan city circl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31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H32B03)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专项(STSN-13-00)
【分类号】:Q948.1;F299.23
【正文快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虽然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作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化改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最终影响了它的过程、功能、环境以及人类生活质量[1-3]。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晖,杨志峰;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降水/径流关系[J];地理研究;2004年06期
2 王原;黄玫;王祥荣;;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上海市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3 雷征;董捷;;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02期
4 蒋卫国;王文杰;陈云浩;刘荆;唐宏;侯鹏;杨一鹏;;北京城市湿地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定量分析(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2年02期
5 孙政国;杨齐;李建龙;;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中小城市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15期
6 王宗明;国志兴;宋开山;刘殿伟;张柏;张树清;李方;金翠;杨婷;黄妮;;2000~2005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1期
7 徐昔保;杨桂山;李恒鹏;;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1年10期
8 陈玉娟;管东生;PEARTM R;;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对区域植被固碳放氧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朱文泉;潘耀忠;张锦水;;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3期
10 张峰;周广胜;王玉辉;;基于CASA模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动态模拟[J];植物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霞;余卫东;;商丘市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2 朱学群;刘音;顾凯平;;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回顾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3 宋先坤;马礼;;土地生产潜力对CO_2浓度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河北省康保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4 张振锋;游广永;张瑞芳;代磊强;赵元杰;;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5 余坤勇;刘健;赖日文;许章华;曾海雄;;基于RS和GIS林地植被生产力估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6 王笑影;谢艳兵;贾庆宇;吕国红;李荣平;;辽宁省近50年森林碳收支定量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7 赵哲霞;郭恢财;;城市化对城乡梯度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8 焦彩霞;郑光辉;黄家柱;;江苏省宝应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9 卢远;鄢燕;刘淑珍;;藏北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遥感估算[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10 李海燕;赵锦慧;梁师英;;后官湖地区NPP的计算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包刚;包玉海;阿拉腾图雅;郭利彪;;用MODIS数据和CASA模型估算近五年内蒙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廷华;刘青林;;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3 杜加强;舒俭民;张林波;;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碳汇计算及其价值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许田;;生态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及方法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李武艳;;城市化与耕地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钟华平;樊江文;于贵瑞;韩彬;胡中民;岳燕珍;梁飚;;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A];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管理第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纪远;于贵瑞;王绍强;岳天祥;高志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玉宝;乌吉斯古楞;王立明;张秋良;;不同结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生产力特征[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9 张宏健;龙见;;我国木材工业及其用材林的生态经济效益[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10 潘磊;肖文发;唐万鹏;史玉虎;黄志霖;;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气候生产力模拟[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居恒;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鹿业涛;左江流域植物气候生产力遥感监测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冯慧慧;基于作物模型和GIS的县域水稻产量动态预测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于婷;青海省1982-2003年草地NDVI变化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清荷;天山北坡主要草地类型生产力与气候相关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苏贵山;云南中小城市所处坝区城乡一体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计英;福建省生态资产遥感估算及其价值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苏颖;云杉林生物量空间异质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晓曼;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张强;海流兔流域生态植被变化与环境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晓寅;何勇;沈永平;冯丁;;基于MODIS资料的2000—2004年江河源区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分析[J];冰川冻土;2006年04期
2 何勇;董文杰;郭晓寅;季劲钧;;197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J];冰川冻土;2007年02期
3 黄颖;周云轩;吴稳;况润元;李行;;基于决策树模型的上海城市湿地遥感提取与分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沈金华;杜涛;;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现状、思路、对策[J];长江论坛;2007年06期
5 林慧龙,王军,徐震;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与≥0℃年积温、湿润度指标间的关系[J];草业科学;2005年06期
6 王莺;夏文韬;梁天刚;;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动态模拟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0年02期
7 王莺;夏文韬;梁天刚;王超;;基于MODIS植被指数的甘南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研究[J];草业学报;2010年01期
8 袁丽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3期
9 杨胜天,刘昌明,王鹏新;黄河流域土壤水分遥感估算[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10 陆锋;陈洁;;武汉城市圈城市区位与可达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斌;刘茂松;徐驰;阮尉琳;刘小钊;;江阴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碳汇价值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张法伟;李红琴;李英年;李以康;林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气温、降水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周期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3期
3 王军邦;刘纪远;邵全琴;刘荣高;樊江文;陈卓奇;;基于遥感-过程耦合模型的1988~2004年青海三江源区净初级生产力模拟[J];植物生态学报;2009年02期
4 田永生;郭阳耀;张培栋;王利生;杨艳丽;李红星;;区域净初级生产力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草业科学;2010年02期
5 高瞻;;承德市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遥感估算[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卞鸿雁;庞奖励;任志远;文雯;;干旱区内陆流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异模拟及自然因素分析——以泾河流域为例[J];资源科学;2012年09期
7 李超凡;罗格平;李均力;范彬彬;韩其飞;白洁;;近20a中亚净初级生产力与实际蒸散发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2年06期
8 石兆勇;张凯;苗艳芳;王发园;;不同菌根类型森林净初级生产力对降水的响应[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1期
9 周春华;郝占庆;贺红士;周丹卉;;阔叶红松林净初级生产力模型参数的敏感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10 龙爱华;王浩;程国栋;于福亮;;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净初级生产力的人类占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才平;欧阳华;杨丁丁;;基于MODIS的“一江两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贾艳红;曹倩;周立;牛博颖;;苏北滩涂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季劲钧;黄玫;丹利;;青藏高原近20年植被生产力的变化[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叶建圣;青藏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冬有;黑龙江省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刘卫国;新疆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和碳时空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4 侯湖平;基于遥感的煤矿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监测与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王军邦;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白灵;地表覆盖变化对南京市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2年
2 张晓宁;三江平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及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叶辉;江西省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林海;闽江河口湿地优势植物净初级生产力及N、P养分动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邱文君;干旱对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赵国帅;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青海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张国栋;黄河三角洲净初级生产力、水分蒸散与景观格局变化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婷媛;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及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德坤;西藏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李佳;内蒙古地区地表光合有效辐射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38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338419.html